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穿汉服、诵诗词、吃纯手工制作校品月饼
中外师生在哈共尝“中国味道”
  □本报记者 王铁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团圆的期盼与感触是相同的。这个中秋节,在哈高校的中外师生齐聚一堂,用丰富多彩和充满新意的方式共度佳节,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北林大
  吃月饼诵诗词赏书画
  东北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举办中外师生庆中秋活动,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也门等国家的国际学子与中国师生代表,一起品尝了东林食堂师傅们精心制作的“忆东林”文创月饼,共话中秋佳节。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来自俄罗斯的安娜身着珍藏已久的精致汉服,为大家朗诵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篇《嫦娥》。舞台上,来自刚果(金)的欧宝力将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朗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并向同学们分享了诗句蕴含的意义。
  让国际学子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来自东北林大书画协会的4名中国同学现场挥墨,分别用楷书、行书、隶书三种字体书写中秋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现场挥毫绘就一幅写意中国画,让在场的国际学子们拍手称赞。“吃月饼、听诗词、看书画表演,在东林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太令我难忘了!”来自土库曼斯坦的2021级新生美丽激动地说。
  哈工大
  5.8万校品月饼免费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让莘莘学子欢度佳节,感受到家的温暖,哈尔滨工业大学向全体学生发放58000块月饼。重要的是,月饼还是“哈工大味”的。玫瑰五仁,轻柔醇厚;金丝枣泥,甜而不腻;蛋黄莲蓉,内馅软糯;手工芝麻,经典美味……
  哈工大月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每逢中秋节,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节日美食。2000年以后,学苑楼阳光餐厅月饼的品种发展到了10余种。2018年组建哈工大食品研发团队,研发出了哈工大定制版月饼,让校徽与校训出现在月饼外表,校品月饼的“颜值”不断进化,在哈工大师生朋友圈走红。
  该纯手工制作的校品月饼,成为师生们“专属福利”,在校过节的留学生手捧着美味月饼大快朵颐,甜得心里乐开了花。
  哈理工
  DIY月饼品“中国味道”
  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老师们为离家在外的留学生准备了特殊的“中秋文化大餐”,自制月饼和DIY面点,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我的妈呀,月饼真好吃!”来自俄罗斯、巴拿马、厄瓜多尔、老挝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欢聚一堂,手里拿着学校特制的月饼,边吃边赞不绝口。活动现场,这些留学生与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返校的留学生通过视频连线,一同观看中秋节文化宣传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留学生们在中国烘焙师的带领下,一起制作香甜的月饼和玉兔造型的馒头。老师们还给留学生们讲述了月饼的由来和中秋节的习俗文化,希望留学生们能够熟悉并喜欢在这里的生活,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