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七旬老人海南越冬越出新花样
舞动中国龙 养眼又健身
  哈报手机记者刘琴摄

  舞动健身龙的游彬。

  □本报记者 董 琳 文/摄
  在哈尔滨音乐厅广场,每天傍晚都能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长达数米的彩龙上下翻腾,时而蛟龙入水,时而飞龙在天,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其中一位舞龙的老者技艺高超,灵动的身姿经常引来周围人的阵阵喝彩声,成为广场上一道别样的风景。他就是哈尔滨健身龙艺术团团长游彬。
  外地学才艺
  组建舞龙队
  游彬今年74岁,本就喜欢体育运动的他,在退休以后参加了各种运动团队,踢毽球、抖空竹都是他十分拿手的项目,健身龙则是他最新从外地学来的。
  游彬说:“这种健身龙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去年冬天他在海南居住,清晨看到当地的一些老年人在广场上舞健身龙,特别好看,就跟着学习。学会以后,他觉得这个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动作不难还能锻炼全身,方便携带,不受时间限制,可以一人舞也可以多人舞,容易上手,老少皆宜。所以就打算将健身龙运动带回哈尔滨,组建一支成规模的团队。
  今年春天,游彬回到哈尔滨后,将几位兴趣相同的老友找来,教他们舞健身龙,推荐他们以此健身。几位老友看了以后顿时觉得耳目一新,很快就购置了装备,在平时晨练的广场上舞起来。没想到很多人看到后都想跟着学,于是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长时间健身龙群里的好友就达150多人。随后,游彬发起倡议,组建了哈尔滨健身龙艺术团。
  彩龙舞起来
  养眼又健身
  游彬告诉记者,表演道具被他们称为健身龙,是由质地很薄的彩绸经过加宽、加长、融入中华民族龙元素后演变而来。它是由牵龙头的绳子、龙头和龙身三部分组成,整体长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宽约0.5米;龙身色彩鲜艳,上面印有龙的图案,舞动起来上下翻腾,观赏性强;龙头则富有传统色彩,装饰得十分漂亮;牵引龙头的绳子,根据舞法需要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
  游彬对记者讲,健身龙最基本的舞法是绕“8字”:用手提起绳子,在空中横着绕“8”字,左右开弓,几下就能把数米长的健身龙舞起来。由于简单易学、观赏性强、锻炼效果好,健身龙这项运动日益受到中老年健身群体喜爱。几位爱好者对其更是感触颇深。
  队员王清鸿就深受其益,她说:“我学习健身龙一个多月,感觉肩、颈、背、腰等部位都能得到锻炼,每天早上舞龙一个多小时,出一身汗,浑身都舒服,血糖也降下来了。”团队里的李欣更是对这项运动着了迷:“这种健身龙舞起来容易上手。我才练了几天,就已经能转圆圈、绕‘8字’了。”
  常学新花样
  传承龙文化
  哈尔滨健身龙艺术团的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离退休干部、教师、工人等,都是健身运动爱好者。他们分布在道里、道外、群力、松北、平房、香坊等八个活动站,每天练习,定期排练。队里没有专业的老师做艺术指导,队员们的新动作全靠游彬照网上的视频学,比较难的动作全靠大家互相学、互相教。他们动作潇洒,刚柔并济,以团体表演、个人技艺为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舞龙艺术,演绎着中国龙文化的精髓:团结、智慧、勇敢。组队时间不长的他们,在游彬的带领下,已经在省体育局组织的徒步活动等多个大型演出中亮相。
  游彬说,舞动健身龙除了能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借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炎黄子孙自尊、自豪、自信的象征,舞龙表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能够展示出队员生龙活虎的精神风貌。
  游彬最大的心愿是希望通过他们全力以赴的展示,能够让人们看到民间龙舞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能够让更多的中华儿女传承民俗文化艺术,让中华龙舞起来,让中华民族龙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