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我到哪儿,妈就在哪儿”,8岁起独自照顾母亲的他撑起一个家
“00后”带着残疾母亲上大学

  □宋欣 本报记者 王铁军
  9月,哈尔滨理工大学新生张军(化名),带着残疾母亲一起来到学校报到,踏上求学之旅。张军的母亲今年已经62岁了,因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导致残疾。张军从小就独自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不断求学希望改善家庭环境。今年夏天,张军收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大学本该是一件令全家高兴的事,可对张军来说,却是一件进退两难的事,去上大学,母亲谁来照顾?不去,十二载寒窗苦读就功亏一篑。最后,他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从8岁起
  独自照顾残疾母亲
  张军家住吉林省四平市农村,3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在他的记忆里几乎对父亲没有太多的印象。张军8岁时,母亲由于股骨头坏死恶化,变成残疾,别说下地干活儿,连烧火做饭也力不从心。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张军的身上。
  自从母亲残疾后,张军基本上是家务农活一肩挑。在家里,他给母亲洗脚、剪脚趾甲,母亲胳膊有时疼得抬不起来,外套都是他帮忙给穿上的。张军家是低保户,家庭主要的经济收入来自种地卖粮。张军每天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就到地里干活儿。周末和寒暑假,别的孩子都在玩儿,他跑到地里照看庄稼。如今,对于张军来说,没有不会用的农具,没有不会干的农活儿,种地、下化肥、除草、收地……他的手早已不像18岁学生的手,坚毅的面容下承担着一个家庭的责任。
  从未买过新书包
  省吃俭用为求学
  在张军的记忆里,自己从小很少买衣服,是穿百家衣长大的,就连头发都是母亲为他剪的。
  在张军的行李中,有一个旧挎包,这是母亲为他做的第一个书包,在这之后他就从没买过新书包,书包用小了就让母亲改成挎包,唯一用过的新书包还是学校奖励给他的。
  在中学食堂,打两份米饭、半份菜是张军的“老搭配”,因为菜比饭贵,这样既能吃饱又不会花太多的钱。在买生活用品和文具的时候,他总是为了省几毛钱多走几里路,这样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能够攒下学费去上学。
  从未上过辅导班
  靠自己考上哈理工
  尽管有很多时间都用在了种地和忙家务上面,但张军的学习从来没有落下。从未上过辅导班、没买过课外练习册的他,经常挑灯夜读到深夜才睡,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来学习。张军读的高中是当地县城里唯一一所重点中学,平时他都是班级第一名,高考时发挥不太理想,考了个全班第二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张军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涉猎广泛,尤其是百科类、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书籍更是爱不释手,由于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书,他就向同学们借书看,班级所有同学家里的书几乎都借了个遍。因为是借的书,他就抓紧时间看。那时正在读高中,张军是校图书馆的“坐地户”和借书大王,不仅仅“泡馆”,学校宿舍楼下有个长明灯的自习室,后半夜在自习室里剩下的唯一身影就是张军。他说自己熬夜看,一本四五百页的书一宿搞定,为了第二天还给别人。在家吃饭,妈妈都得把书藏起来,不然的话,张军读起书来就不好好吃饭了,等到书看完了碗里的饭还在。
  安排助学岗位
  学校“暖”了母子俩
  在村里,邻居们看到自立自强的张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同村的大人都会放下手里的农活儿,先帮张军家把活儿干完,就是为了给这个孩子“抢”出更多的复习时间。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为了照顾母亲,张军在报到之前就联系了学校,校领导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张军的实际困难,专门腾出一间教师公寓,材化学院的师生连夜布置了寝室,宿舍桌子、椅子、衣柜一应俱全。
  为了让张军放心求学,学校不仅为他和母亲提供了居住公寓、生活用品,还极力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中秋节,校领导到寝室看望母子俩,送去了月饼、水果和慰问金。校领导多次和张军交流,随时解决他的各种困难。学校还为张军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申请国家奖、助学金……“感谢理工大学的领导和老师,让孩子有了家”,张军妈妈激动地说。
  考上初中、高中、大学,将来还要考研究生……每到人生的新阶段,张军都会提前规划好下一站的目标。在他的每一个目标里,都要带着母亲和他在一起。“条件艰苦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张军说,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改善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妈妈辛苦了一辈子,从小一个人养我不容易,我要让她安享晚年。”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