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霜降后“花大姐”组团出没,咋回事
专家:它们为找冬眠落脚点做“最后的努力”

  本报讯(记者 王铁军/文 哈报手机记者 刘敏/摄)“周末明显回暖,前些天总往屋里钻的‘花大姐’又出来捣乱了。”24日,市民张女士说,窗户缝钻进来好几只瓢虫,就连卧室灯罩里也飞进去了,霜降都来了,这“小东西”为啥还这么“欢实”?
  不仅是居民家里,在公园、路边向阳一面的树干上,也出现了“花大姐”小部队。记者在和平路路边一处设备的箱子表面看到,几十只瓢虫在上面“晒太阳”。采访中,有市民说,今年感觉瓢虫数量很多,往年到10月末很少会看到了。
  瓢虫扎堆儿是不是“抱团取暖”呢?东北林业大学研究昆虫学的专家解释,这是一种异色瓢虫大批量越冬行为。在哈尔滨,10月份是瓢虫集体越冬的季节,因此,它们会大规模“组团”出没寻找冬眠地点。温暖的场所是它们聚集的首选,比如树木茂盛的环境,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或者用电设备散发热量的地方,都会受到“花大姐”的青睐。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瓢虫不停地咀嚼,那是它们在“嗑窝”(啃咬树木或石砬子上的缝隙,钻进去冬眠),为越冬做准备。
  不过,大量瓢虫出现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这几天气温回暖,是它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还没找到适合冬眠落脚点的瓢虫,将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做最后拼搏。所以,这两天的“花大姐”数量不会爆发,市民不用担心受扰。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