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王新亭检阅临汾旅。
1956年,王新亭帮助群众插红薯秧。
王新亭是我军历史上一位重要将领,经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走过长征路,亦建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敢打硬仗、屡建奇功,并长期身兼政治工作,堪称军政兼优的一代开国名将。
当铺小店员
成为红军“鉴宝师”
王新亭1908年出生于湖北孝感王家岗村的贫苦农家。12岁时父亲去世,他辍学入当铺做店员。1930年4月,王新亭离家北上加入红军,成为鄂豫皖第1军第1师的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王新亭担任连队政治教员,后接任连队政治指导员,开始承担军队政治工作。
1930年冬,红1军主力奉命攻打湖北新洲,解决部队过冬军需。11月30日,红1军主力冒雪奔袭新洲,夜行25公里至潘家塘。获悉国民党第2混成旅刚从黄安、宋埠南撤至新洲宿营,红1军立即行动,攻敌于不备,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新洲城。新洲是个商埠,连队缴获了大批枪支、军需物资以及很多金银首饰。王新亭用他在当铺做店员时学到的本事,辨认出很多金首饰,让战士送去当铺卖掉,用换的钱给战士做了棉衣、发了零用钱,连里的一些战士称他为红军的“鉴宝师”。
行军3000余里
率部征服“巴山天险”
1931年1月,红1、红15军合编为红四军,王新亭任第10师第30团党务委员会书记。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成立,王新亭被任命为第10师政治部副秘书长,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北转移,王新亭时任第30团政治处主任,身着单衣、脚穿草鞋,两只脚烂得厉害,仍冒着风雪日夜兼程,行军3000余里,历时两个月,终于征服“巴山天险”,进到通江两河口。1933年6月,王新亭任红12师政治部主任,该师扩编为红九军后,他又升任红9军政治部主任。短短3年,王新亭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红军政工领导干部。
1933年9月,刘湘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企图3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红军。10月,刘湘纠集各路军阀,先后调集140个团25万余人,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面对敌人猛烈攻势,采取“收紧阵地”的防御方针,分东、西两线作战。王新亭同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率红9军在东线作战。敌军总攻万源时,王新亭同指战员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激战整整两昼夜,有时一天要对付敌人五六次以上的冲锋,大刀砍卷了刃,刺刀也捅弯了,抵住了敌人多次大规模进攻。反六路围攻胜利后,红9军所辖第25师第73、75团分获“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
设伏击圈
击毙日军250余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原红四方面军为主编为第129师,王新亭任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9月,该师开赴抗日前线,王新亭受命随陈赓指挥的第386旅行动,加强连队改编后的组织工作。遵照毛泽东以晋东南为“眼位”的战略部署,王新亭奉命以第386旅政治部主任的名义,率领八路军工作团和第772团3个连队,进驻上党地区,在长治、壶关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千余名青年参加八路军。王新亭还筹集了大批棉花、布匹和药品,解决部队之需。
1938年2月到3月,王新亭作为第386旅政委,和旅长陈赓率部连续进行了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伏击战,三战三捷大获全胜。12月,王新亭和陈赓率旅主力再下太行山,挺进冀南平原。他们很快发现,每当我军袭击日军某一据点后,骄纵的日军必派出骑兵、汽车进行报复。王新亭、陈赓准备利用敌人这一心理,选取香城固西北作为诱伏敌人的“口袋”,打一场平原地区的诱伏战。1939年2月7日至9日,王新亭派小部兵力连袭威县日军,旅主力则在香城固设好“口袋”阵地。2月10日,日军恼羞成怒,出动9辆汽车,满载日军官兵和大炮机枪进入了第386旅的伏击圈。经过8小时激战,击毙日军250余人,缴炮4门、枪数十支。香城固诱伏战斗,受到当地百姓称颂:“三八六旅好儿郎,领导是陈、王,沙滩布下口袋阵,香城四面撒罗网。大汽车冒火锅,日本鬼见阎王。解解咱们心头恨,保住咱们好家乡。”
在对敌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王新亭在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深入人心的政治攻势。1941年至1942年,日军对太岳军区推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并进行疯狂“蚕食”。为粉碎日军图谋,太岳军区党委成立对敌斗争委员会,王新亭任书记,领导发动了几次规模空前的政治攻势。1942年8月中旬起两个月内,王新亭带领太岳军区召开各种座谈会、讲演会、公审会144次,口头宣传的受众达20余万人,散发张贴传单、漫画等宣传品65种、21万余份,写标语1万余条。一系列政治攻势充分调动了敌占区人民群众,动摇和瓦解了伪军、伪组织。10月,王新亭在政治攻势总结大会上提出“十二点意见”,使太岳军区的政治攻势更加广泛、有效地开展起来。
攻下运城
歼灭守敌1.3万余人
人民解放军曾经二打运城而未克。在一打运城中,陈赓奉命撤围开赴豫西,执行战略反攻任务。1947年9月10日,王新亭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受命二打运城,以解除陈谢兵团转入外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切断山西国民党军的南逃之路,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蒋介石、阎锡山把运城作为控制晋东南的战略要塞,调集1万余人的正规军,3个专署、16个县的地方武装严阵以待,其城防工事更是固若金汤,包括12米高的城墙和深宽各8米的护城外壕,外围以高碉低堡形成交叉火力网。10月,王新亭率第8纵队从东、西、北三面包围运城,准备攻城时遭遇敌军增援。王新亭奉命撤围打援,却被敌破坏了攻城阵地。
三打运城前,纵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认真总结了前两次攻打运城的经验教训,并作了运城攻坚战的再动员,决定王新亭为运城前指司令员、王震为前指政治委员。王新亭注重总结,组织有攻坚作战经验的部队,发扬军事民主,召开“诸葛亮会”,提出攻城战法,并动员全体战士“坚持最后五分钟,攻下运城过新年”!
敌军4个旅的援军骤至。王新亭临危不乱,决定采取旅长黄定基提出的坑道爆破法。当夜,第7连9名战士用手挖、用工具刨,终于在27日拂晓挖成5.5公尺长的坑道及容纳3000公斤炸药的空间。黄昏,一声巨响将城墙炸开20多米的斜坡,突击营轮番上阵,经过激烈巷战,歼灭守敌1.3万余人,终于攻克运城。
转自《学习时报》
简历
王新亭 (1908.12.23—1984.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孝感县(今孝感市)王家岗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教习、连指导员、团部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大学政治部主任、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旅政委、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红军长征,参与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战斗,参与指挥漳南战役,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秦岭战役、成都战役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代理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4年12月1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