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一首《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刷爆朋友圈
刘臣:用音乐讲好哈尔滨故事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臣 
  □本报记者于秋莹
  近日,一首《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刷爆朋友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阅读量18万+,转发4万+。“想念老道外,怀念儿时的时光”“美丽冰城我故乡,你是我永远爱着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现在也是我的远方,但故乡的种种回忆,时常浮现在脑海,我爱你我的故乡”。来自北京、辽宁、陕西、山西、海南、浙江、上海以及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家乡哈尔滨的思念。
  《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哈尔滨市政协常委刘臣作词作曲并演唱,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刘臣讲述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扛水泥搬砖的“淘小子”
  考上了师大音乐学院
  刘臣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家住道外区长春街,刘臣是一名“70”后,家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从小活泼好动,特讨父母和邻居们的喜爱。由于身体素质不错,小时候的刘臣练习过冰球和拳击,练就了一身腱子肉。
  刘臣曾在道外钱塘小学和道里康安小学读书,在34中学念完的初中。为了贴补家用,初中毕业后刘臣就到基建队上班了,扛水泥、搬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干了两三个月力工活后,刘臣换了一份采买、推销的工作。说是采买,搬搬抗抗的体力活也没少,而且还要经常出差替老板到大庆、佳木斯、巴彦、通河、伊春等地要账。再后来,刘臣到道外区南头道街轻工市场出摊卖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一干就是两年。在此期间,刘臣一边出摊一边在职工学校读高中。
  刘臣的音乐天赋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基因。刘臣的父亲是总政歌舞团的唢呐演奏员,母亲会弹琵琶会拉小提琴。母亲毕业后到黑龙江省尼龙厂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父亲从总政歌舞团调入吉林3320部队,转业后来到哈尔滨市评剧院工作。
  刘臣告诉记者,小时候,道外区靖宇头道街有个向阳专业文化用品商店,他经常在那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当时我相中了一把翠鸟牌的吉他,深黄色的,在上世纪80年代售价36.8元,相当于我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我央求了妈妈好久,她攒了好几个月钱才终于把吉他拎回家。”刘臣说,他至今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夜,听见母亲下夜班踩着咯吱咯吱响的木楼梯上楼,推开门后一个吉他的琴盒先“探”了出来,刘臣一下就从床上蹦了下来。“我小心翼翼地将琴盒打开,把吉他抱出来但不敢弹,因为天冷刚从外面拿进屋要缓霜,我就这样看吉他看了半宿。”一把吉他就这样开启了刘臣的音乐之路。
  刘臣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从职工学校毕业后,他因酷爱声乐艺术,经人介绍跟李人亮学习美声唱法。“李人亮老师是我的艺术领路人,知道我家里困难就不收我的学费,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刘臣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并以术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师大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于李兰宗教授。
  科班出身跨界唱通俗  “串场歌手”登上国家舞台
  在4年的大学时间里,作为当时声乐系主任李兰宗的得意门生,刘臣是回课最快的。“没有文化课的时候,我就整天泡在琴房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带着这股劲儿,刘臣一学期就能唱完一册意大利歌曲集和多首中国音乐作品。
  刘臣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通俗唱法的呢?这可以追溯到他出摊的时期。当时刘臣的摊位旁就是一家卖卡带的,每天播放着齐秦、邓丽君的歌。上大学后,刘臣在琴房练歌时也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经常有其他系的同学来听刘臣唱歌。
  然而李兰宗老师得知刘臣唱流行歌曲后特别生气,禁止他再唱通俗。“现在想起来,非常感恩李老师,老师应该是怕美声和通俗的发音位置不同,两种唱法会‘打架’,所以非常反对。”
  上世纪90年代是哈市夜经济较好的年代,各种俱乐部、娱乐场所层出不穷。1995年,大学毕业后的刘臣经朋友介绍到卡地亚俱乐部工作,每天从21时工作到24时给他60元钱。第一个月的工资加上点歌的小费刘臣一共赚了2000元,这对当时的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能弹会唱的刘臣一炮而红,随后,千手佛、波特曼、马迭尔等娱乐场所的经理、老总都来找刘臣。就这样,刘臣在哈尔滨各大娱乐场所串场演出,慢慢的手里有了积蓄。
  1998年,刘臣结婚,妻子是哈师大的同班同学。结婚后,刘臣决定去北京闯一闯。“我觉得趁年轻应该多学习,不能坐井观天。”2001年刘臣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师从于黑海涛教授。然而,北漂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想融入北京的音乐圈子很难,一时让他非常焦虑。
  2002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刘臣音乐之路的转折点,他用自己的原创歌曲《人生如海》获得了专业组通俗唱法铜奖。2003年,刘臣回到家乡成了哈师大艺术学院声乐系的一名教师。2005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中,刘臣荣获“文华”声乐表演一等奖,成为黑龙江省获得此项声乐最高政府奖的第一人。
  现在刘臣回想起参加全国声乐比赛的经历仍历历在目。“2005年5月接到通知,让我在7月到重庆电视台参加复赛。从此我开启了2个月的魔鬼训练,每天练歌6个多小时。”刘臣说,经过15天的比拼,刘臣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半个月后,刘臣到北京兑换了本次比赛的奖品——一辆价值20万元的帕萨特。“这是我的第一辆车,到现在还留着没卖,因为它见证了我追逐音乐梦想的过往。”
  北十四道街江边找灵感
  用心里的音符记录故乡情
  刘臣大学时就开始自己写歌了。2002年,刘臣参加青歌赛演唱的《人生如海》就是他的原创歌曲。
  “我自己写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青歌赛对音乐作品要求很高,想要在青歌赛突围就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刘臣坦言,一开始他想买歌,可是几万、几十万的创作费、制作费让他望而却步。“我为什么不能尝试自己写歌呢?”于是,由刘臣作词、作曲、演唱的《人生如海》就这样诞生了。
  回到哈师大担任流行音乐系主任后,刘臣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编写了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技巧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办法,还出版了《流行音乐新探》专著。
  “到了一定年龄,也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用心里流淌的音符表达乡情,是我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音乐传播者的职责。”刘臣说,随着演唱的作品越来越多,他对歌曲创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刘臣认为,歌词的创作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把老百姓心里所思所想展示出来,就能引起共鸣。
  “歌曲创作离不开‘情’。”对家乡的情感就是刘臣的创作源泉,“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老道外,沿着北十四道街江边走一走、逛逛防洪纪念塔和索菲亚教堂……松花江的水,黑土地的情,给予我创作的灵感。在未来,我要用接地气、歌唱家乡的音乐作品讲好哈尔滨故事,也希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哈尔滨,共同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刘臣说。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