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人的英雄情结

字数:2,149 2022年07月06日 紫丁香·哈尔滨记忆

  20世纪五十年代的防洪纪念塔。 
  防洪纪念塔顶部雕像。 
  防洪纪念塔中部浮雕。 
  如今的防洪纪念塔。 
  □蒋 蓁
  自建成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哈尔滨人对防洪纪念塔的记忆历久弥新,很多关于哈尔滨的商标、标识都有她洋气、美丽、亲切的身影。老哈们谁没有在防洪纪念塔广场留下过青春的倩影?哪对恋人没有在防洪纪念塔和江畔流连徜徉的经历?防洪纪念塔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时时刻录着哈尔滨成长的年轮。
  壹
  防洪纪念塔记载着
  来之不易的胜利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然而,很多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对防洪纪念塔既熟悉又不熟悉。
  防洪纪念塔标准的称谓是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防洪纪念塔是由基座、塔身、围廊、广场和喷泉组成的艺术整体。它由哈尔滨著名建筑师巴吉赤、李光耀共同设计的,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敲定。
  防洪纪念塔高22.5米,在当时的松花江畔可谓是巍然耸立。塔顶部雕塑的是3.5米高的一面迎着江风飘扬的旗帜,其下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立体群像。雕像中间是一位左手执旗、挥着右手的工人;左面是一位头戴战斗帽、振臂冲锋的士兵;右面是一位身穿连衣裙、外罩雨衣、脚穿水靴、手持铁锹迎风而立的青年女性知识分子;背面是一位身着雨衣、正在砌筑沙包的农民。这组立体群像展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无畏的哈尔滨人民如何迎战滔天洪水的英勇画面。
  塔身中部是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描绘的是抗洪抢险大军从宣誓上堤、车推肩扛、运土打夯、砌筑沙包的奋勇抢险到胜利庆功的场面。浮雕中有一个俄罗斯人形象的雕塑,代表着参加抗洪抢险的外国侨民。据资料记载,1957年有许多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这组浮雕展现了哈尔滨人民在抗洪斗争中无惧艰险的英雄气概。
  防洪纪念塔的主体周围是由20根高7米的古希腊科林斯立柱撑起的35米长的半圆形围廊,每根柱与柱的连接,烘托起防洪纪念塔的整体气魄,象征着哈尔滨人民的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围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红旗的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浮雕的后面是碑记,一面记载着防洪纪念塔建塔的价值意义、基本结构及其过程;一面记载着松花江历次水灾及抗洪简况。防洪纪念塔上的雕像和浮雕都是当时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以抗洪英雄为模特进行创作的。
  塔基的上下有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120.30米和1932年119.72米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水池之上的塔基上,有一条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1998年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高水位120.89米。哈尔滨历史上的三次特大洪水都刻录在防洪纪念塔的记忆里。
  贰
  市民不计报酬
  修建防洪纪念塔
  1932年8月,松花江发生洪灾,洪水漫及现今道里、道外市区,有的地方水深达5米以上,最浅处也近1米。据资料记载,当时尚志大街已能行船,道外二十道街的洪水甚至漫到一些楼体的二楼窗台。大批难民涌向极乐寺、文庙等地势高的区域。灾后,百姓衣食无着,疾病横行,惨不忍睹。
  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分别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高水位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高出市区地面3.5米。风雨交加,水势凶猛,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在党的领导下,英勇的哈尔滨人民与洪水顽强搏斗,终于战胜了当时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1957年11月哈尔滨市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当年的哈尔滨人民顶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为纪念1957年抗洪斗争的胜利和松花江百里长堤的竣工,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抗洪胜利后,1958年10月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落成。
  叁
  入选中国20世纪
  建筑遗产名单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一座精美的、持久的地标性建筑艺术精品,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很多人尤其喜欢在夏日傍晚赏塔。夕霞晚照,天色苍茫,绿草绵延,江波流光,远眺近观,美不胜赏。顺光看,这件艺术品身披彩衣,金碧辉煌,高端大气,气势如虹;逆光看,高耸的塔身更加巍峨,半圆形围廊袅娜多姿,江天为幕,夕照映彩,防洪纪念塔如同一只振翅天鹅,又像巨大的高音谱号,矗立于天地之间,由古希腊科林斯立柱连于乐谱之上。中轴线上高高矗立的塔身,直线与弧线的搭配,远近呼应,高低唱和,雄伟、舒展、尊贵、典雅、大气、恢弘,是一座经典的古典主义建筑精品。
  防洪纪念塔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她不仅是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丰碑,也是哈尔滨人民无畏险阻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在洪水面前奏响了哈尔滨人民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
  六十多年来,防洪纪念塔更应当理解为纪念哈尔滨市作为一座英雄城市所具有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纪念塔。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蒋 蓁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专注于哈尔滨城市历史研究,多篇相关文章在媒体发表。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