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道外“三马” 哈埠近代加工业的缩影

  20世纪20年代的“三马”地区。  
  万福广火磨厂房旧址。  
  义昌泰火磨厂房旧址。  
  现已废弃的中马路西北侧的货运铁道。

□唐逸

作者简介

唐逸  哈尔滨市直单位公务员,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研究者,多篇相关文章在媒体发布。


  20世纪初,在现道外“三马”这一地带,沿着中东铁路东侧狭小的空间里,先后建设了三条铁路支线,进而沿铁路线建起了大片仓库。从松花江码头和铁路运输到此处的物资,很快让这里成为商品集散地。同时在逐渐形成的南马路、中马路和北马路的两侧,一家家面粉厂、油坊拔地而起,其生产的面粉和豆油等远销国内外,“三马”地区很快成为东北最大的粮油加工地。
  壹
  百年前“三马”地区
  是东北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
  “三马”地区位于道外区西北侧,西临道里、北接松花江。该地区是由北至友谊东路、南至南马路、西至滨洲铁道线、东至景阳街合围而成的近矩形区域,得名于横亘地区内部的三条马路:北马路、中马路、南马路。“三马”地区原名为“八站地区”,也称“第八区”“八区”等。
  1904年日俄战争之际,沙俄军务粮台在该地区建筑货仓。战争结束后,这片区域凭借面积庞大的仓库和四通八达的铁道,迅速成为东北地区的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工商业者纷纷在“三马”地区投资置业,依靠东北地区小麦和大豆的优势,开办制粉厂和油坊,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其中包括以天兴福、万福广、义昌泰、东兴等为代表的制粉业;以元孚、恒顺和、聚盛泰、义昌信等为代表的制油业;以广信通、成发东、天成东、吉祥等为代表的粮业;以及大大小小的煤炭业、木业、运输业、烧锅、建材、杂货等商铺。
  1920年中东铁路公司在此设立商务代办处,满铁、华俄公司、各银行等也涉足此地,这里成为了繁华的商业地区。作为哈尔滨早年粮油加工、货物仓储的基地,“三马”地区是当时东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解放战争时期,“三马”地区的制面厂和油坊开足马力生产,直接通过这个集散中心供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
  1949年后,这些私营粮油加工企业经历公私合营,一些成为国营企业,有力地保障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市场供给。改革开放后,“三马”地区成为哈市工业品批发中心和果品批发中心,其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省各地。
  时至今日,“三马”地区仍是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作为哈尔滨几大材料批发市场之一的双盛合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就座落在这片区域。
  贰
  百年来区域道路
  基本维持原来的格局
  “三马”地区的兴起,最初是沿着铁路专用线形成的,此后自然形成的街道网络也基本按照区域内部铁道的走向和位置而定,产生了大街小巷既不与外界垂直、也不与外界平行的斜向布置形态。百余年来,这些铁道和马路发挥了巨大的货运价值,而其方向、位置、形态等均未改变。
  如今,由于“三马”地区用途的重新规划和变迁,地区内的铁路线早已经废弃,大部分铁道被掩埋或被拆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目前已发现三段尚存地面的铁道,其中新马路一段、中马路两段。而现存的大部分街道网络基本沿用近代自然形成的街道网络,留存的街道名称也基本没有过多变化。
  北马路、中马路、南马路先后形成于1916年前后,百年之后又增加了宝宇路和宏大路。从百年前的泥土路、石头道,发展到现在的柏油马路,这些道路见证了百年来制粉业、榨油作坊、仓储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和辉煌。在车来人往的磨损中,厚重的柏油马路下的一些位置露出了光滑的方砖地面,透过这些“窗口”,人们可以依稀回望“三马”地区近代时的辉煌。
  叁
  “三马”地区见证了
  近现代哈尔滨工商业的发展
  由于北马路和南马路周边改造较早,近代建筑已接近拆毁殆尽,“三马”地区大部分的建筑遗产集中在中马路附近(包括新马路)。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粗略统计,“三马”地区范围内的近现代建筑有近20座: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座;哈尔滨市历史建筑共有6座,其中已修缮的3座(异地重建1座)、未修缮的3座;非文物但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共有11座。
  作为近代工业遗产代表的厂房建筑,目前哈尔滨尚存仅有20余座,而“三马”地区就保存了2座:万福广火磨厂房旧址和义昌泰火磨厂房旧址。两座建筑体势庞大,形态相似又各有千秋,均座落在中马路南侧,这里还有多座工厂附属建筑。
  万福广火磨厂房旧址建于1920年左右,位于现中马路90号,双坡屋顶已被舍弃,上部空间改为平屋顶。1916年中俄合资在中马路20号开办布扎诺夫休般斯火磨,并于次年易主给华人资本家徐鹏志、胡克铎,改称万福广火磨。1932年这里被日本人强行收买,改称日满火磨。1949年后日满火磨回到国人手中,与紧邻的义昌泰火磨、义昌信油坊、义生昌油坊等合并改称为哈尔滨市第五制粉厂。
  义昌泰火磨厂房旧址建于1920年前后,位于现中马路68号院内,双坡屋顶保留完整。义昌泰火磨为民族资本家初炳南经营,当年其产品销量极佳。1949年后与日满火磨等合并改称为哈尔滨市第五制粉厂。
  “三马”地区现存的近代工商业建筑还包括万福广火磨办公楼旧址(位于现新马路13号)、东兴火磨办公楼旧址(位于现南马路135号)、义昌泰火磨办公楼旧址(位于现中马路62号)、天兴福火磨四厂总账房营业所旧址(位于现北马路30号)等。可以说,“三马”地区是哈尔滨近代工商业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
  百年来,道外“三马”地区成为哈尔滨市民族工商业者早期投资置业的重点地段,汇集了他们早期创业的印记,特别是老制粉厂、老油坊等老建筑,成为哈尔滨近代工业文明的见证。后来位于南马路的“一工具”、中马路的果蔬批发中心等,都充分见证了哈尔滨现代工商业的发展。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