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1956年、1957年哈尔滨大洪水

 

1957年洪水中的哈尔滨。

江水远远超过堤外市区的路面。

铁路江上俱乐部门前的江水。

全民上阵,挖土装袋。

堤坝下的抢险救援指挥部。

1957年哈尔滨市各界人民庆祝抗洪斗争胜利大会。


  □王铁
  自1904年哈尔滨有水文观察记录以来,松花江平均每八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三年一次小洪水。老人们说,松花江洪水是嫩江打底,松花江加码,拉林河戴帽,其势头仿佛势不可挡。历史上1932年、1956年、1957年和1998年松花江曾发生四次大洪水,其中,在1956年和1957年的夏秋之际,刚刚投入“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的百万哈尔滨人,接连迎来了两次特大洪水的考验……
  1956年水急势猛汛期早
  十余万抗洪大军镇守江堤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养育着两岸千万人民。松花江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大洪水又时刻威胁着人民的安危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系的来源:一是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二是嫩江上游与松花江汇流后,形成中下游的松花江,三是以拉林河、呼兰河等支流汇入的松花江。
  1956年哈尔滨城市人口155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的机电工业城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这一年的夏季,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松花江上游吉林等地暴雨不断,到了8月1日晚8时,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突破了118.05米,仅仅一夜的功夫,水位上涨到119.30米,专家指出:水急、势猛、汛期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城市人民的安全,政府年年加高加固江堤,市区内的江堤已提高到119米至120.5米的防洪能力。但是断面不足、坡度太陡的江堤,在高水位长时间的冲击、浸泡下,危险随时会发生。
  8月3日当人们看到江畔公园(现斯大林公园)岸边,24阶的石阶梯在水中只剩下两阶的时候,市委市人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抗洪战斗的号令。当天,全市十万工农兵连夜上堤,8月8日松花江全线120公里江堤普遍加固加高0.5米,1956年8月15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高水位120.06米。
  二十个日日夜夜
  百万市民组成钢铁防线
  这一年,正是哈尔滨人民要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刻,“抗洪与生产两不误”,哈尔滨毛织厂距离松花江江堤不足20米远,工厂依旧机器轰鸣,一条条毛毯下线;地处松花江边的“孤岛”哈尔滨水泥厂仍然坚持生产,一袋袋水泥支援抗洪;全市上万名机关干部集中在三孔桥、马家沟的采土场,为大坝加固采土;前进蔬菜社的农民一边看菜地,一边轮流值守在太平大坝上;驻哈部队官兵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段;哈工大等院校学生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在哈工作和生活的苏联友人也纷纷上堤筑坝。
  水来土屯、水涨堤高,铁路工人铺设运土专用线,合作社社员赶着编织土篮子,女同志专心缝补麻袋,潜水员下水探堤。推车、马车、汽车、火车、拖拉机和轮船一起运输抗洪物资……
  8月27日哈尔滨市防汛指挥部向全市人民宣布:8月26日松花江水位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二十个日日夜夜,十万大军上堤,百万市民支持,组成了钢铁防线,成功击退肆虐的洪水。1956年8月29日松花江畔又重新开放,当人们沿着奔腾的江水散步时,一股英雄和豪迈的激情油然而生。
  1956年8月松花江哈尔滨段洪水比1932年洪水高32厘米,155万市民生活安定、工作如常。这一年市委决定:在哈尔滨市区修筑永久性江堤,先从40公里长堤入手,将堤高提高到122.8米。1956年秋冬全市人民投入修筑永久性江堤的义务劳动中,这为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更大洪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大洪水
  百万市民工作生活如常
  1956年全市人民的抗洪练兵,在1957年派上了用场。1957年9月6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位,超过1956年最高水位24厘米,达到120.30米。最为危险的是哈尔滨在松花江持续高水位的二十天里下了9场大雨,甚至刮起过七级大风。松花江沿岸的顾乡、太平、马家船口等处出现366次脱坝、管涌等险情,那时江水高出道外临江街道一米多。
  在党的领导下,全市迅速组成17万抗洪大军,冒暴雨、冒高温奋战在百里大堤上,突击队员用铁丝捆扎石头“滚石堵口”,用草包填土封堵渗水处,用打桩机夯实大坝的泥土,用草席子铺在大堤上护坡。解放军战士在最危险的大坝外侧,捆扎一组又一组的木排,组成防浪木排,减弱风浪冲击大坝的势头。夜晚百里长堤灯火通明,抗洪大军在长堤上度过了中秋佳节。
  这一年哈尔滨市几乎动员了全市的工农兵,还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三万多火车皮的砂石,75艘拖轮、客轮,200多辆载重汽车,700万条草袋子和麻袋,26万根木杆和16万挑土篮子等等,加上“一切为了抗洪胜利”的全市17万抗洪大军的昼夜奋战,哈尔滨的各家工厂机器轰鸣,靖宇街、中央大街等商业区经营如常。到了1957年9月20日滔滔松花江水终于被驯服了,全市155万人民以抗洪胜利的姿态喜迎国庆,掀起了更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1958年10月哈尔滨防洪纪念塔镇守松花江边。时至今日,最让哈尔滨市民铭刻在心的是,不论是1956年、1957年,还是后来的1998年的大洪水,只要人民有困难,人民子弟兵就会冲锋在前,无往而不胜。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铁  资深媒体人,热衷于城市建筑及文化历史研究,用文字、图片记录城市发展,在多家媒体刊发相关文章。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