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当过一级速滑运动员的国家一级作家 为冬奥冠军塑造冰雪群像
张雅文:“鲁奖”作家 圆梦“冰雪”

 
   张雅文曾当过速滑运动员。
  青年时代的张雅文。 
   □本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我是唯一一个当过一级速滑运动员的国家一级作家。”作为记者的老朋友,曾在哈尔滨工作、生活多年的78岁作家张雅文接受记者专访时说,30多年来,《哈尔滨日报》对她进行了40多次采访,“我的冰雪电视剧《冰雪人生》就是在哈尔滨开机拍摄的。”
  在43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只读过5年书的张雅文创作出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生命的呐喊》等30部作品,不仅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译成多国文字,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众多奖项,2015年,其作品还在中南海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到访的比利时国王。
  如今,她要用新作长篇报告文学《无悔的冰雪人生——走进冬奥冠军世界》,塑造冰雪群像,满怀激情地去拥抱那些可敬可爱的运动员,并将此书献给她亲爱的“冰上恋人”。
  4年速滑运动员生涯受益一生
  张雅文在小兴安岭的山沟里长大,13岁那年,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她第一次看到运动员骑着赛车在运动场上风驰电掣,她感觉“太棒了”,决定长大也要当运动员。于是,她每天早上5时起床练跑步、练滑冰、打篮球,15岁那年被选进了体工队。
  从1959年到1963年,张雅文在佳木斯速滑队当了4年的专业速滑运动员,但接连的伤病,让她不得已19岁就从体工队转业到银行工作。她说,虽然不当运动员了,但体育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她。利用3年时间,只读过5年书的她学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全部中学课程。1967年9月9日,张雅文与在冰场上相识、相爱的恋人周贺玉结了婚。
  1979年3月,全国冰球比赛在佳木斯举行,张雅文与丈夫周贺玉写了一首《八亿人民为你助战》的小诗,发表在《合江日报》(现《佳木斯日报》)上。这天晚上,两人看冰球比赛回来,丈夫开玩笑说:“等咱俩老了写一部体育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去拿世界冠军,去圆咱们的冠军梦!”听了这话,张雅文说:“干嘛要等到老年?我现在就写。”1979年7月6日,她的第一篇小说处女作《生活的浪花》发表在《合江日报》上。从此,她的文学创作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运动员精神鼓舞她勇往直前
  张雅文说,虽然她当专业速滑运动员的时间不长,但运动员那种无坚不摧、从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却给了她永恒的激励。“它要我永不言败、永不退却,一直勇往直前!”
  于是,不懂俄语,没有采访经费的她,背上一大包皮夹克就深入俄罗斯采访,边卖边走边采,竟然还跑到当时战火纷飞的车臣抓素材,完成了《玩命俄罗斯》的创作;不懂韩语,仅凭一个“不招调”的电话顺着蛛丝马迹最终完成赴韩采访,完成《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的采访与创作;不懂荷兰语和法语的她完成了赴比利时的采访,完成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素材采集和创作……这一个个在旁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张雅文一件件完成了。
  她在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的呐喊》中,真实记述了她震撼人心的奋斗历程,这篇作品也为她赢得了鲁迅文学奖的殊荣。她的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体育儿童电影《冰上小虎队》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
  张雅文说,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从穷山沟里走出来,走进城市、走向世界,从一级运动员成长为国家一级作家,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懵懂无知走向理性,她感谢时代给予的一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放在她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过运动员的生涯,才让她拥有了一种难得的品质,成就了她的一部又一部作品。
  为冬奥冠军塑造冰雪群像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张雅文和爱人期盼已久的体育盛事,他们早早地就计划着冬奥结束之后一同去采访冬奥冠军。然而去年9月9日,爱人却在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突然离世。爱人的离世让张雅文久久无法走出巨大的悲痛,在观看冬奥会电视直播时,她常常下意识地喊着爱人的名字:“老伴你快看,中国运动员又拿冠军了!”然而,身边却空空如也。
  在去年早春的一个夜晚,在爱人离世半年之后,张雅文做出了一个决定:“采访中国历届冬奥冠军,真实地记录他们在追梦路上的精彩故事,记录他们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伤病、乐观与坚强,写出他们超人的毅力,写出他们为追求理想永不言败的精神,给广大青少年以励志与鼓励!”
  在去年的《人民文学》第7期,张雅文发表了报告文学《托起冠军的人——中国短道速滑之父孟庆余》。之后,她又完成了3组人物的写作,“这三组人物是:花样滑冰冬奥冠军申雪、赵宏博,我写出了他们美轮美奂的冰雪人生;夺得奥运金牌之后,向苍天发出叩问‘我真是第一吗’的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我写出了她在伤病面前,百折不回、无坚不摧的毅力;还有夺得冬奥金牌之后,满脸热泪,跪在冰场上,做出惊世之吻的范可新,我写出了她从7平方米住房的贫困家庭里,如何走上了冬奥冠军的领奖台……在这些冬奥冠军健儿身上,充分体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彰显出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路上所需要的民族精神!”
  她说:“作为一名曾经怀揣冠军梦的老运动员,我把自己从泪水里捞出来,挺起被悲痛压弯的脊梁,像以往一样,满怀激情地去拥抱那些可爱而可敬的运动员,以此完成这部《无悔的冰雪人生——走进冬奥冠军世界》,并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冰上恋人!”
  哈尔滨冰雪发展未来可期
  在哈尔滨冰雪发展60年之际,说起与冰雪的情感,张雅文表示:“我和我爱人都是滑冰运动员,对冰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哈尔滨是个非常美丽而洋气的城市,冰雪是北方孩子的天堂,无论外面多冷,-30℃也从小就在外面玩儿,到冰上去玩儿,去打冰尜儿、滑脚滑子,冰雪也锤炼了孩子们的性格,所以大家都热爱冰雪、热爱滑冰。”
  张雅文认为,发展好冰雪文化是很有价值的,“我这次在写‘中国冬奥冠军’这部作品时发现,我们黑龙江好多运动员真的是为冰雪贡献了他们的一生,那是黑龙江的骄傲,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宣传,让它成为一种真正的冰雪文化。而冰雪旅游则是把冰雪文化、冰雪体育文化结合起来的一种常态化,这样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文化,也增强了体质,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就是体育文化就是体育竞争,体育竞争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是一种综合国力的反映。回想起来,我们中国的冬奥冠军、冬奥运动员的发展过程,恰恰也是整个民族的发展。”
  在张雅文的心中,哈尔滨的旅游在各方面都很有优势可言,尤其是在冰雪文化上,“我相信哈尔滨会变得更美、更好、更强大,而且不仅是哈尔滨,整个黑龙江都会变成很好的冰雪旅游胜地,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