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逃学、拾荒、和母亲动手……乖乖女“变脸”成了坏孩子
心理医生:孩子心理问题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报警人”

  □本报记者
  徐日明
  近日,16岁的女孩小艺(化名)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本听话懂事变得逃学成性;原本在被妈妈责问时不顶嘴,现在伸手就打妈妈……父亲怕孩子出事,经常远远地跟着孩子,发现孩子并没有和校外人员接触,而是在街上闲逛,还会捡矿泉水瓶。
  “好好的孩子,怎么不上学去捡垃圾呢?”不解、惋惜、焦急充斥着父母的心,原本即将解体的家庭因为孩子的突然“学坏”而暂时保留,父母也改变原有的对立,把关心的眼光一起投向孩子。
  “这正是孩子想要的,小艺并没有学坏,她只是在用自己幼稚的方式去试图挽回家庭”,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康复二病房副主任医师李洋表示,目前门诊中见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七成以上是家庭原因,而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报警人”。
  孩子母亲承认:
  他们夫妻准备离婚一直在吵闹
  “今天又捡了小半天儿,好像没少捡,自己还买了面包。”小艺的父亲对李洋说,女儿这样有些日子了,自己怕女儿遇到坏人,一直不远不近跟着女儿,而女儿显然知道自己被保护了,但是没有回身和父亲说过一次话,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捡着。
  “孩子这样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与这件事同时发生的还有什么事情?”在心理医生的询问下,孩子母亲终于承认,他们夫妻准备离婚一年了,这一年一直在吵闹中度过。丈夫经常不回家,只是有一次孩子回来晚了,丈夫惦记女儿跑回来接她,从那以后孩子就经常逃学,而且还像拾荒老人一样捡水瓶和纸箱,相对于老人,她的眼神更好、腿脚更快,捡的更多,所以每天都能卖十元八元钱。
  “这孩子从小住在奶奶家,原来可听话了。我对她比较严格,在小的时候还动手打过她,现在我说的话她根本听不进去。每次回到奶奶家,她也是大声吆喝奶奶,支使老人做饭。偶尔争吵时,她还动手打我,表情是一脸的挑衅和不服气。有次她打我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孩子大了,烦心事儿太多了,我也真没能力对抗了。”小艺的母亲说。
  女孩道出原委:
  “逃学是为了让我爸能回家”
  “我不回家有什么问题吗?也许这是个烂主意,但至少我爸爸愿意回家了,他们俩从原来的一说话就吵架,现在变成一起商量怎么对付我。而且我知道爸爸跟着我,这种陪伴虽然不怎么样,但总强过整天见不着人。”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艺也是理直气壮。
  “我不想让他俩离婚,可是我毫无办法,我不能冲着爸爸去喊,我怕那样会把他推得更远,他就更不愿意回家了。在妈妈训我的时候,我推她,是希望她能像以前那样强势,能像以前那样上来打我,我希望她勇敢,这样就不会在和爸爸吵架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闷着哭。我知道冲着奶奶喊是不对的,可是我要让别人知道,我很生气,我很难过,我很焦虑。”小艺说。
  “可是你每天捡水瓶有什么用呢?妈妈爸爸从来没缺过你的零花钱啊,尤其是伙食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小艺的表情很痛苦。她说,可能他俩最终还是要离婚,那样她就没有家了,我至少要试着证明一下,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地活下去。
  “当得知女儿的真实想法时,女孩的父母再没有不久前的惋惜和痛心,取而代之的是满心自责,也许这并不能动摇他们离婚的想法,但至少证明了孩子没有学坏,孩子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庭,相反应该反省和纠正的是女孩父母”,李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
  门诊调查显示:
  超七成孩子心理问题与家庭有关
  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心青少年心理热线了解到,在所有咨询电话中,因亲子关系而导致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占三成左右;在该院各疗区门诊了解到,除了患精神类疾病的青少年患者外,约有七成左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家庭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李洋表示,“也就是说,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是家庭问题的表相,这些家庭问题在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会以孩子心理产生问题表现出来,因此孩子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报警人’”。
  据医生介绍,孩子用小刀自伤、孩子为了得到父母关注而有意考砸、为了让父母关注自己的情绪而装病……这些情况在门诊中每天都可以遇到。李洋说:“刚刚的一名小患者,用小刀在胳膊上划了十几道口,旧伤新痕叠加在一起,而孩子的母亲一直在问这孩子是不是没病,一句都没关心孩子伤口有多疼,这种忽略孩子感受的方式是错误的。”
  心理医生在问诊时了解到,小艺的母亲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有原生家庭的原因。她家里兄妹四个,她排在中间,在原生家庭就是一个最被忽略的孩子,在与丈夫“冷战”和女儿“学坏”的整个过程中,她采取最多的方式是逃避,不愿意和丈夫、女儿正面沟通,一直是这种放任的方式,在女儿逃学的时候,还是丈夫采取了跟踪保护,而她自己却没有行动。她是真正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疏导的人,而她存在心理问题的本身,也是对自己原生家庭问题的一种“报警”。
  医生建议
  即使家庭解体
  也别拉孩子当“盟友”
  “我妈说,要不是为了我,她早就和我爸爸离婚了,看着她每天那么痛苦,我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12岁的女孩小萌(化名)对心理医生合盘托出了心里事。心理医生表示,这种情况见得实在太多了,通常来讲,长时间吵架而不能离婚的父母都是有一方愿意离婚而另一方不愿意,而处于弱势的一方会拉孩子站在自己的一面,以增加自己的砝码和底气。另外,家长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讲自己配偶的不是,使得一些孩子不得不与父亲或是母亲对立。
  “孩子是父母共同的,在孩子身上一半是父亲一半是母亲,夫妻没有血缘关系,分离是可以的,但是集父母于一身的孩子却难以用一半的力量打翻自己的‘另一半’,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夫妻离婚苦了孩子。”心理专家说。
  心理专家认为,离婚是一种社会现象,难以做到杜绝,但是可以尽可能地将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小,简单说就是“大人做大人,孩子做孩子”。父母做好必要的沟通,并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离了,但我们仍然是你的爸爸妈妈,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帮助你,仍然会一起关注你的成长,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而盲目拉着孩子站队,把孩子硬卷进非黑即白的父母离婚中,让孩子来做“大人的事”,会让孩子感到苦恼,并大概率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新晚报制图
  宋占晨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