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哈六中名师解读复习攻略
高三“一模”后语文这么学

  □本报记者 张巍
  哈市各学校高三“一模”刚刚结束,对于历届高考生来说,“一模”都是产生较大情感冲击与知识冲击的一次模拟考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们面对高仿真模拟考试的心理建设不足,二是学科知识体系仍不够完善。因此,“一模”恰恰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答题策略,查补知识漏洞的绝佳契机。本报特邀哈六中高三学年闫春晓老师为同学们解读“一模”后语文复习攻略。
  闫春晓老师表示,就语文学科而言,最后不足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尤为珍贵,当精打细算。因此,明确复习方向,避免淹没于机械刷题的“汪洋”尤为重要。
  高考真题“双向”审视
  精准判断复习方向
  如何判断复习方向是否正确,甚至精准?最具话语权者,莫过于高考原题。强烈建议考生们将2021年新高考(I)卷(II)卷、2022年新高考(I)卷(II)卷,再加上刚刚亲身体验过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提供的适应性测试卷,一共五套,打印出来,一字排开,横向、纵向比较审视。
  所谓“横向”审视,即一套一套的分析归纳,各个击破每道题的考查意图,唯有明确考查意图,方可精准的见招拆招;所谓“纵向”审视,即比较同一类型试题在不同试卷中不同的考查角度与考查方式,从而梳理归纳出同一类型试题的命题规律,进而总结解答策略。其实,如此之梳理归纳,相信各校的老师们都会率领各自的爱徒们深入研讨,跟住老师,勤与老师交流,提升课堂的复习效率,才是真正有效的备考环节。
  如此,相信“你”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体味出高考的“味道”,所谓“味道”,即指考查方式、命题逻辑与试卷结构,特别是平均难度水平。
  一模结束
  接下来这么做
  “日常化”夯实知识基础
  虽然高考考查的重点在于对关键能力的运用水平,但高考试卷中仍有一些知识板块需要考生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落实,比如:理解性默写题,虽然题干有提示信息,但如未能准确背诵相应的篇目,自然无源取水。再比如:课内文言文篇目的重点实词,备考指向在于高考试卷中第11题对课内知识点的关联,不可忽视。至于复习策略,建议“日常化”夯实知识基础,每日“刷”十分钟理解性默写、十分钟课内文言实词,每日一课,高考前恰好能完成最后一轮基础知识的夯实,化整为零,难在韧性,贵在坚持!
  “随手化”回归教材
  相信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都已完成了对教材的系统化回归,但以适应性测试的第5题为例,我们会发现对教材内知识的掌握或许还存在着盲点。因此,在最后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有必要开启第二轮的回归教材,但相较于第一轮的“集团军”式回归,建议第二轮以“游击队”式回归。日常备考复习中,随时发现疑问,随时产生联想,让教材就在手边,“随手”查看。毕竟新高考格外重视“教考衔接”,同学们,对教材的二轮回归,不可不细察呀!此番回归教材,建议考生关注“学习提示”与“单元任务”,充分挖掘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细致落实教材中的学习任务。
  “限时化”强化阅读耐力,优化答题节奏
  考生面对新高考试卷结构的试题,较为头疼的是前两个大阅读,即现代文阅读(I)与现代文阅读(II)。因为二者的文字量较大,且需要对各自一次性阅读完,能否从容且有节奏的完成阅读,直接影响对两道阅读试题的作答准确度。因此,从现在开始,限时训练,训练阅读速度,训练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训练阅读的耐受力,优化答题节奏。高考前虽然已不足三个月,但相信仍一定大有可为!
  除以上建议外,提醒同学们重点关注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对审题思维能力的强化,对规范书写能力的重视等等。“一模”,只是牛刀小试,过去只是单元或专题化的训练,全面的综合性训练已然展开,同学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总体能力将会在未来的几次大型模拟考试中大幅提升,不必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更当着眼于查缺补漏,关注于经验的增长与方法的积累。

  解读名师
  闫春晓,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语文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科研室科研组长。曾荣获市首批“十百千”冰城骨干教师、市“四有”好老师、市“身边好老师”、市模范工作者,多次获得市教育局记功表彰。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市高中语文学科工作室成员,市高中学科学术委员会成员,省首批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专家团队成员,“闫叟工作室”主持人。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