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银发读本
第02版:银发圈
第03版:汇养生
第04版:掌上通
第05版:大学堂
第06版:稗史记
第07版:潮生活
第08版:家春秋
标题导航
我的靠山于老师
学以致用
雇儿养老
喜福汇
老少俩活宝
和老妈过元宵节
5版“智慧树”答案
与您约稿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靠山于老师
回忆杀
用“新竹恨不高千尺,全凭老干为扶持”形容我和于兴昌老师的关系再恰当不过,60多年前,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于老师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的靠山。
1958年我师专毕业,被分配到呼兰师范学校语文组当教师。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语文组长于兴昌老师,他大约40多岁,面庞白皙,架一副近视眼镜,嘴不离烟,手不离书,声音如钟,走路如风。他给人的印象是洒脱、爽快、雷厉风行,对组员要求很严,甚至语言有点刻薄。不过,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向他求教时,他再忙也要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唯恐别人没听懂。看他辅导老师们的情形,我懂得了什么是满腹经纶、循循善诱、古道热肠。
我工作一个学期以后,县教育局要求各校派一名语文老师进行全县观摩教学。于老师让我执教,我很胆怯,一再推辞。他明白我的疑虑:“友莲,新教师搞观摩课,成功了,后生可畏;失败了,年轻没经验可以谅解。放弃眼前的机会,等你成了老教师,观摩课搞砸了,就该颜面扫地,不可原谅了。为什么不趁年轻,多历练历练呢?”于老师的话醍醐灌顶,我不再犹豫。但如何做好观摩课,我心茫然。我讲课的题目是《园艺家米丘林》,是于老师帮我选定的。
那几天,下班后于老师单独留下我,帮我分析课文: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地提醒我,帮我琢磨如何启发提问,如何设计板书。于老师还帮我组织全组老师听我试讲,试讲后大家诚恳地指出我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教学过程。此前,我虽也教了一个学期的课,但对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的理解半是风雨半是晴,现在则是晴空万里,茅塞顿开。
有于老师和全组老师鼎力支持,我这个新手凭借这节课在全县语文教师中走红。人们哪里知道幕后于老师抛洒了那么多心血。于老师是我的人梯,我是踩着他的肩膀登高获得佳绩的。
也因为这节课,我被县里的重点校呼兰一中领导看好,不久,点名调我到呼兰一中,我真舍不得离开我的靠山、导师于兴昌。
呼兰一中人才荟萃,而我学历不高,教学经验匮乏,又是一番忐忑。我把担忧告诉了于老师。他鼓励我:“别担心,有困难只要我能帮忙的尽管找我。”他的鼓励让我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此后我曾多次做观摩课,于老师当年辅导我的情形,是我信心、勇气、力量的源泉。
转眼我也成了教学骨干,当上了省重点中学的语文组长。我也像于老师那样竭尽全力帮助年轻教师,我也甘愿做人梯,我希望年轻教师像小树苗一样,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一个甲子过去了,我已是暮年老者,于老师对我的帮助,依然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我。□王友莲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