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珠峰科考登顶队员在冲顶。
科考队员在珠峰峰顶采集雪冰样品。
科考队员维护升级自动气象站。
2023年珠峰科考登山大本营。
23日,肩负2023年珠峰科考使命的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之际,中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13名科考队员
登顶珠峰采集雪冰样品
23日凌晨3时,科考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历经8小时攀登,抵达海拔8830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并完成气象站零部件升级的全部工作。
12时30分许,所有13名科考队员顺利攀登至海拔8848.86米的珠峰峰顶,采集雪冰样品,用于大气污染物、特别是新型污染物的观测等研究。
5支科考分队参与
科考仪器设备更加高端
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部分。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在珠峰及其附近地区开展多项科考研究。
“今年科考具有更大的学科涵盖面,仪器设备也更加高端,特别是和探月工程合作创新的新型电池,为峰顶极端环境仪器设备运行提供可靠能源供应。”2023年珠峰科考现场总指挥安宝晟说。
“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紧密相连。”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说,“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等系列先进仪器的使用,有力提升了观测精度和探测水平。
珠峰科学考察
从“征服”转变为“了解”
近年来,珠峰科考不断取得新突破: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利用直升机和浮空艇新平台首次对珠峰地区二氧化碳、甲烷的垂直分布进行测量……
“珠峰科考已实现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姚檀栋表示,中国在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生态变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已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方阵。
“2023年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内容,相信越来越多的‘未解密码’将被‘破译’。”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萌说。
关注
70年间,人类这样攀登珠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海拔8848.86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鼎鼎大名的世界最高峰。今年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人类在这70年间为何执着地攀登珠峰一直是令人关注的话题。
“一旦珠峰被确认为地球的最高点,那人们决定登上它就只是时间问题。”美国登山家乔恩·克拉考尔的话道出了人类对于登顶世界之巅的执着。
起初,这种执着源于对未知的探索。
早在清朝,康熙皇帝就曾派人进入西藏踏勘地形,绘制山水图纸,并首次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载于清《皇舆全览图》中,这是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献记载。
19世纪,珠峰成为了世界登山家和科学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尼泊尔人丹增才创下首次问鼎的纪录。从那时起的70年间,珠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攀登者的造访。
1960年5月25日,这是载入中国登山史的一天。这天的凌晨4时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五星红旗首次在世界之巅亮相。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为了纪念这次登顶,邮电部还发行了纪念邮票。
释疑
攀登珠峰
为何总选在五月?
翻遍近几年中国登山队伍的历史记录,发现他们多选在五月份左右这段时间登顶。这背后有什么讲究?
其实,登顶时机的选择主要与珠峰的天气状况有关。
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是珠峰地区的风季,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珠峰地区8000米高空,季候风没有遮挡,非常强劲。
而六月到九月又是珠峰地区的雨季,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谷而上,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多出现雨雪交加或大风雪天气,变化也非常快。
综合上述两个条件,从珠峰北侧攀登顶峰的登山季节以4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为最佳。
由此,五月份就成了登顶珠峰的黄金窗口期。
攀登珠峰的科学家
在研究什么?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峰独特的地位和地质、生态结构,使得研究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座山峰本身。而攀登珠峰正是获取一手研究数据的最佳机会。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攀登珠峰的科学家要做些什么?
通常来讲,为珠峰“测身高”是众多任务中最受关注的一个。这一数据不仅仅是最高峰的“身高”记录,还能为研究板块变化等地质运动提供丰富资料。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板块交界处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的。珠峰高度的测量能够揭示板块运动的强弱变化,这十分有助于监测地震活动和减灾、防灾。
此外,珠峰和南北极一样,都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因此这里的生态变化也被视为全球环境变化的“试纸”。科学家通过研究珠峰的生态环境、植被分布的变化,冰川形态、规模和储量变化,来为全球的生态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一手的参考。
综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