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阿姨制作的迷你木工作品。
▲鲍阿姨展示作品。
▲鲍阿姨使用的工具。
鲍阿姨凭记忆复刻出的老房子。
76岁的宁波市民鲍菊莲阿姨退休20多年了,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工活。令人惊叹的是,鲍阿姨竟是无师自通。
“我从没学过木工活,这些迷你家具都是我自己做的。”在鲍阿姨家的阳台,一件件玲珑精致的木工作品让笔者叹为观止。
“这是我原来住在惊驾桥的老房子,楼上楼下两层,还有个院子。现在已经拆掉了,只能看着回忆回忆了。”鲍阿姨一件件地给笔者介绍着她复原的木工作品。
近百件迷你家具
留住的是回忆
鲍阿姨家的阳台空间不大,在有限的空间里,最惹眼的是一件件迷你木工作品,粗略一数有近百件。
这些作品有老房子,有老家具,还有石磨、乐器等等。近看,老房子的窗户、瓦片纹理清晰;橱柜的抽屉、柜门都可以打开,衣柜里甚至挂有小衣架;石磨还可以自如转动……既精致又可爱,像一套迷你版的家当。
“这是我结婚时的五斗橱,这个柜门可以打开,以前这里是用来放被子的;这是以前的衣柜和梳妆台,我特意安装了镜子;这是我支农时住的房子,后面还有烟囱……”
没有图纸,也没有草稿,鲍阿姨凭借自己的记忆,一刀刀雕刻出了老房子和老家具,这其中浓缩了她曾经的青春。
对于鲍阿姨来说,制作这些迷你家具除了留住回忆,也想把以前的东西保存下来,给年轻的孩子们看看。
“哪知越做越多,不知不觉做了近20年。”鲍阿姨说。如今,鲍阿姨已做了近百件迷你家具。
尽管只是做着玩玩
材料工具从不马虎
“这些大多都是红木做的。”鲍阿姨说,2003年新房装修时,很多家具都是请木工师傅在家做的,剩下的木材边角料,她就全部收集起来,用来做木雕。
虽然阳台上很闷热,但鲍阿姨仍一边擦汗一边向笔者比划。“这么粗,这么长。”鲍阿姨用双手比划,手头的几块樟木,是她从小区里捡来的。当时小区里修剪绿化带,工人锯下了一截樟木不要了,鲍阿姨就喜滋滋地抱回家了。
鲍阿姨的邻居们说,为了做这些迷你家具,她还经常串门讨木头,有时小区有一些居民不要的木头,鲍菊莲看见后就像见到宝贝一样,搬回家当材料。
所谓慢工出细活。鲍阿姨制作的每一件迷你木工作品,都是她用心打造的。局部缝隙要用到白胶、整体还要上漆……“这是清漆,没有颜色的,都是在涂料市场买的。”看得出,尽管只是做着玩玩,但鲍阿姨对材料和工具一点也不马虎。
鲍阿姨做木工的小工具起码有30多件,光是雕刻刀就有一二十件,都是这二十年来逐渐置办的。“雕刻刀是在新华书店买的,其他工具是在建材市场买的。”鲍阿姨说,她不会在网上买这些工具,怕质量不好。还有一些合页等零配件,则是从一些旧物上拆下来的。
搞创作就为喜欢
作品不会拿去卖
“这么多宝贝,您最喜欢哪一个?”笔者问。
鲍阿姨笑而不答。最后,她淡淡地说,自己就是喜欢做,放在家里,不会卖。
鲍阿姨跟笔者说起了一些往事。她娘家在宁波张斌桥一带,当时算是市区,后来嫁到了市郊惊驾桥附近。所以,鲍阿姨最初的作品就是自家在惊驾桥的老房子。
鲍阿姨回忆起当年住的老房子,用装修剩余的红木边角料完整地复刻了出来。“老房子都是满满的回忆啊,我们是在这里把一对儿女拉扯大的。”鲍阿姨手里端着一件木制的迷你房子,跟笔者介绍:“房子不大,这里是前门,这里是后门,这里是厨房和房间……”
“前前后后大约做了个半月吧。”鲍阿姨说,最难的就是在小木板上进行镂空,做成窗户,需要细心再细心。
除了自家在惊驾桥的老房子,鲍阿姨还复刻了在乡下支农时住过的联排宿舍,留作纪念。
从压根不会到得心应手
全靠用心琢磨自学
别看如今工具齐全,起初鲍阿姨压根不会做木工活,一切全靠琢磨自学。
原来,鲍阿姨年轻时在乡下支农时,看过木工干活。“看那些师傅做橱、做柜、做桶,回忆一下当时看到的步骤,再自己研究,慢慢就会了。”鲍阿姨说,她结婚后跟着丈夫做泥瓦工,也接触过木匠,有时看师傅不在,就有点手痒,趁机用刨子在木料上推两把。
鲍阿姨是个有心的人,记性也好。她说,手艺就是用心琢磨出来的,没有向任何人讨教过。
鲍阿姨不爱打麻将,也不怎么出去旅游,平时在家看看电视,做点家务,练练书法,有时也去社区当义工,但最快乐的事就是捣鼓木工活。这些年来,鲍阿姨的手艺渐长,从最初的自己琢磨,到如今的得心应手。鲍阿姨说,她每天一闲下来就会雕刻一两个小时,甚至看电视剧时,在电视剧的广告时间,她也会走到阳台上刻上几刀。
“做手工最幸福,心也沉浸,感觉时光在慢慢流淌。”鲍阿姨说道。
(综合网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