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从50张床位的简单收治到七千平方米门诊大楼的“精准匹配”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70年华彩绽放

最初的哈尔滨市第一专科。

 

医护诊疗护理。

 
 

  □隋欣 陈阳 张倩宁 本报记者 徐日明
  70年前,在哈尔滨市民主乡,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前身——哈尔滨市精神病院破茧而出。50张病床,30余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哈尔滨市精神卫生守护的重任。
  在70年的时间里,在一代又一代一专人的踔厉前行中,完善着制度,精进着医术,在手推肩扛的条件下蓄势待发。历经70个春秋,而今华彩绽放。
  破茧
  1953年—1976年

  50张病床与30名工作人员,哈尔滨有了自己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1953年11月,哈尔滨市精神病院在日伪时废弃的神社旧址天恒区(现民主乡)成立了。建院初期一切都是简陋的,50张病床、30多名工作人员……但牢记党和政府的嘱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决心是坚定的,旧社会流浪街头、无从医治的精神病人,在新中国有了新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面对建国前精神病院解散后,本市精神病人流浪街头,既无处医治,又无人管理的现象,市政府决心筹建一处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医院建院初期条件极其简陋,当时只有五十张病床,工作人员三十余人,却结束了哈尔滨市没有精神病院的历史。
  医院的初创,使哈尔滨市患有精神科疾病的患者有了就医的地方,但位置偏远,条件和环境不利于病人休养治疗。为了长远发展,市政府规划在市区内建立一所比较正规、大型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地址选在太平区卫星路(医院现址)并于当年开工兴建。1954年,一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放250张病床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竣工,哈尔滨市名副其实的第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诞生了。

复苏

1978年—1984年

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医院的环境与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拂面,“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如火如荼,从单一治理“脏乱差”发展到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升华过程。通过抓精神文明建设,医院的医护质量、道德风尚、文明修养、院风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如同一粒冻土下的种子,开始了复苏。  
  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和科主任负责制取得明显效果;提高卫生、医疗、护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质量,加速中西医结合步伐,推动了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了病因探讨、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精神病遗传病学调查和中西医结合多种疗法治疗精神病以及临床辅助简写开展精神病生化研究、抗精神药物剂型改革等科研项目都有了新进展。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分期举办短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均收到明显效果。1982年,医院跨进“五讲四美先进集体标兵”的先进行列。1984年医院被批准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志着我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蓄力

1985年—1997年

首次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我省医院首迎男护士

  1986年2月,医院向市卫生局申请承办护士班,由卫生局教育处统一招生,毕业后留院工作,补充临床护士短缺现象。同年3月15日,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医德要求》和《对戏弄、侮辱、打骂病人的惩处规定》,这是医院首次制定的针对精神科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月28日,首次制定了《精神科急诊急救首诊负责制》,以确保精神病患者快速及时的诊疗就医。此后不久,医院首次提出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和医疗框架,以此拓宽医院的治疗领域。
  1992年3月,医院冲破“禁区”,在全国首创家庭化、开放式、高档次病房,并获得成功。同年6月,哈尔滨市的第一个心理门诊成立了。同年7月,经市卫生局正式批复,医院组建成立哈尔滨市精神病防治研究所。次年,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戒酒俱乐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精进

1998年—2007年

大楼动工,“法典”问世,“一专人”半个世纪的梦想成真

  建院45年来,医院虽然制定过不少的章则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任务的转换,大部分都不适应,或者说不够健全和完善了。1998年医院在以前制定制度、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工作,并正式印刷出版了《医院工作制度、人员职责》。这是我院45年来第一次制定的涉及政工、行政、医疗、后勤等系列和部门的,门类齐全的医院工作“法典”。
  1999年,一座七千平方米住院部、门诊部大楼动工了;次年一部饱含着医院建院近50年经验和智慧《精神科治疗与护理常规》问世,进一步规范精神科的治疗护理工作,使其达到科学、有序地良性运转。这项工作是根据精神科的特点,在全面总结建院近50年的工作经验的同时,本着修改、完善、借鉴、提高、易行的原则,制定适合专科医院特点的“护理法规”,即《精神科治疗及护理常规》,它是医院建院近50年护理常规的积累和智慧的体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半个世纪的梦想在一代又一代“专科人”汗水的浇灌下开花结果,芬芳满园。
  担当

2007年至今

特色门诊一站式“精准匹配”,建党百年洪流中尽显担当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王喜今表示,医院建院70年来,一直担负着哈尔滨市及周边市县人民群众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任务。近年来,医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遵循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相关要求,2017年11月首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现已蝉联两届。
  医院在普通16个精神科的基础上,发展出抑郁科、老年科、中西医结合科、心身医学科、心理睡眠科、强迫症科、物质依赖科、司法鉴定科等亚专科临床科室。同时我院深化巩固“专病专治和特色化诊疗”,初步完成亚专科建设布局。结合患者需求与专家特长,开设五个特色门诊,分别为老年记忆门诊、强迫症门诊、儿童青少年门诊、睡眠障碍门诊、心身医学门诊。特色门诊是以疾病、症状命名,结合医院专家特长,开创的一站式“精准匹配”专家服务。对患者来说,对症挂号、按病索医,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专家,有效节约就诊时间和医疗资源。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党委书记孙丽铭表示,在建党百年的洪流中,一专人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医院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医院人才引、育、留、用规划,抓好人才和干部梯队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履职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夯实服务质量,发挥特色专科优势,不断提升综合救治水平,全面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同时大力弘扬医院文化,以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建院70周年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医院品牌知名度,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