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大冰缸是天赐的礼物,待客还有民宿、打糕、辣白菜……
这小村儿,美得不像话,像画

  本报讯(孙健 周瑞 记者 王东 文/摄)“人间烟火,小小村落,是治愈系的乡野慢生活……”刚入冬就攒下了厚厚的白雪,位于虎峰岭下的尚志市鱼池朝鲜族乡新兴村向游客发出邀约,并准备着迎接客人。
  “冰天雪地是天赐的礼物,咱得让客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得有像画的美景,还有舒适的烟火气。”尚志市鱼池朝鲜族乡党委书记李茂林拉着副乡长周瑞又在小村里走开了,琢磨着新点子。相距仅10分钟车程的亚布力游客爆满,新兴村的民宿跟着火了,村里抓紧提升接待能力。
  新兴村现在有4家民宿可以接待客人,最高可同时接纳20人左右,村里的饭店一次最多可接纳60多人就餐,村民自主经营的“大鹅汤店”一次能接纳20人……打糕、辣白菜等朝鲜族美食随时供应。周瑞说,恰恰因为目前接待能力有限,入住新兴村成了要提前预约的“稀缺资源”,不过,来村里走走看看、打卡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也习惯了盛装迎宾。
  7日,冰城操办采冰节,也揭开了冰雪季的大幕,新兴村里的年轻人在叔叔大爷指导下,制成了第一口大冰缸。过去,这是陪伴村里人过冬的标配,如今生活好了,这种生活方式成了民俗记忆,也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新鲜玩法。大冰缸冻成了,老人们又在指导孩子们冻冰灯,新兴村的夜将更加璀璨。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亚沟黏豆包 传承上千年
  本报讯(记者 康福柱)“打出溜滑儿,堆雪娃儿,冰车一滑就不回家。黏豆包儿得蘸白沙呀,酸菜缸里开白花儿……”歌里唱出大美冰城的火热冬天。就在冰城采冰节揭开魅力冰雪季大幕的时候,阿城亚沟炊烟袅袅,烟火气升腾,家家户户开始包黏豆包了。“别把豆包不当干粮”说的就是亚沟黏豆包。小小黏豆包,传承了上千年。
  6日,“中国黏豆包第一镇”——阿城区亚沟的亚站村靠山屯村民马淑云家来了亲戚,她们专程来帮马大姐包黏豆包,老姐妹儿坐在热炕头上,手里活儿不停,边包边唠着家常,一会儿工夫,一盖帘豆包就包好了。
  阿城区非物质文化协会会长、金史学者王永年介绍,早在金代,女真人渔猎、行军狩猎时经常要在野外长时间驻守,聪明的女真人会随身携带黏豆包,美味又抗饿。后来,亚沟黏豆包成满族军营的随军干粮,“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句话也从军营里传出,并以俗语的方式流传下来了。

  “二熊三虎”不如“一猪”
  东北杀猪菜吃阿城舍利的更过瘾
  本报讯(记者 康福柱)东北有句老话:一猪、二熊、三老虎。说的是,在深山老林里,猛兽的破坏力排名。现在野猪、熊和老虎都是保护动物,可阿城区的家猪早已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冰城的冬天,“滴水成冰”是南方游客急着体验的地域特色,其实,他们中不少人也在被杀猪菜诱惑。12月7日,在冰城采冰节拉开冰雪季大幕的同时,位于阿城区舍利街道的“赵记老号”店内人声鼎沸,满族全猪宴冒着热气摆上桌。
  “赵记老号”现在的当家人赵国锋介绍,从他太爷爷闯关东落户阿城,到他这一代,“杀猪菜”手艺在他家传承了四代。发展到如今,他家的“杀猪菜”超过100道。
  “赵记老号满族全猪宴”现在是阿城区“舍利杀猪菜”的一个代表、文化标签。阿城区非物质文化协会会长、金史学者王永年介绍,阿城“舍利杀猪菜”的传承有千年历史。“舍利”女真语是泉水的意思,在金代,阿城舍利地区是皇家的御养之地,饲养的猪体魄肉质都是上乘,以这样食材制作的菜肴自然成为食材佳品。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