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低价充值作诱饵微短剧小程序似“无底洞”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微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观众们的“多巴胺”。与长视频不同,大量微短剧采用的是付费订阅的模式,类似于网上连载的小说、漫画。这类剧集需付费观看,而且往往价格不菲。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并且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
  老年人沉迷微短剧
  被诱导高消费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金额大多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还有网友发帖求助,称家中老人为看微短剧,平均每个月都要充值6000元左右,至今累计充值金额竟高达4万元。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查询到不少相关投诉。涉及内容包括虚假宣传、诱导充值消费、不予退款等问题。
  “解锁一集只需0.9元”
  微短剧小程序似“无底洞”
  记者随机对部分微短剧小程序进行查看时发现,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页面上,会自动勾选“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且能够自动扣款。由于很多中老年人操作手机不熟练,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有些老年人甚至可能都无法看清付费按钮下方的补充解释文字。
  因此,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的选项。同时,由于每次充值都是9.9元、39.9元等数额较小的订单,不容易引起用户的注意,从而让人反复落入这样的付费陷阱中。等到用户或其家人发现时,往往已经充值到较大的数额,但当用户进行投诉维权时,往往会因为订单过多、申诉手续繁琐以及有的商家不定时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微短剧收费套路
  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
  其实,微短剧的这些收费套路并不新鲜。不过,对于很多刚刚习惯在手机上看短视频的中老年用户来说,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识别收费套路。专家表示,微短剧的这些收费套路,已经涉及违反《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 胡钢表示,《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相关收费首先要明码标价。而大家现在看到的微短剧,很多时候相关经营者在明码标价方面并没有做到足够的清晰明确。对于微短剧来说,其收费价格在《价格法》里属于市场调节价。价格必须是公平合理的,否则就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的《民法典》准则。
  专家指出,微短剧的充值付费属于预付费的一种。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里面对预付费也有专门的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所有的这样预先缴费必须签合同,这个合同可以是纸面的合同,也可以是互联网上有网民协议的合同,这个合同必须明确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费、怎么退费、相关的计算标准是什么。一旦节目被暂停了、节目出现问题了或者是消费者觉得节目不好看想退费,这些情况则可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条款来解决。
  据央视财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