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日明
近日,省内一男子因被蜱虫(俗称“草爬子”)咬伤后持续高热十天,被送到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进行治疗。该院急诊科主任王伟介绍,每年5月至8月为毒虫、毒蛇的活跃期,“五一”假期在即,市民去野外应注意防范毒虫,被咬伤应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被“草爬子”咬伤住院
医生:已进入全年高发期
记者在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名患者因被“草爬子”咬伤而住院。
王伟主任说,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随后的5月至8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发期。在进入林区时应做好防护,穿着长袖上衣、长裤,防止蜱虫咬到裸露部位,并注意扎紧袖口裤管儿,防止蜱虫爬入。衣服应选择浅色衣服,这样如果有蜱虫爬上衣服便于尽早发现。
一旦被蜱虫咬到应引起重视,但不要慌乱,可以用酒精麻醉蜱虫,让它减缓向体内钻。可以尝试着在保证不被扯断的前提下将虫子拽出来,随后到专业医院来治疗。
蜜蜂蛰人莫要小看
医生:胡蜂蜇人能危及生命
“山上的花开了,蜜蜂也出现了,可不要小看蜜蜂蜇人,严重了会危及生命。”王伟主任表示,目前正值开花时段,尚未出现蜜蜂蜇人的病例,但是每年都会有,而且数量还不少。
王伟主任介绍,蜂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蜜蜂蛰人,蜜蜂毒性比较弱。人被蛰后,伤处会留下蜂针,这些蜜蜂因失去蜂针只能蜇人一次;另一种情况为胡蜂蛰人,胡蜂也叫野蜂,毒性比较强,在蜇人后蜂针不会损失,可以连续蛰人。如果被群蜂攻击会危及生命。
医生表示,被蜜蜂蛰伤后,因其排放的毒液为酸性,可以用肥皂水冲洗,两三天即可减轻症状。如果被野蜂蛰伤,应尽快到专业医院救治。
咬人的蛇有没有毒?
医生:牙印儿就能看出来
记者通过病例查询了解到,每年森工总医院因被蛇咬伤就诊的患者有200余人,就诊的时间均集中在5月以后并持续到8月,9月及10月开始逐渐减少。
王伟主任介绍,东北的蛇品种不多,以蝮蛇、松花蛇为主。松花蛇两米多长,属于无毒蛇,被咬伤后构不成危险。蝮蛇颜色为灰棕色,因经常盘起来俗称“土球子”,其毒液为综合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混合毒,人被咬伤后会出现肿痛、出血、呕吐等症状。
“被蝮蛇咬伤相当危险,去年曾有一名患者被咬伤后因血液毒造成血小板破坏,出现了脏器、颅内出血,医生为其注射了蛇毒血清后才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对被蝮蛇咬伤要高度重视。”王伟主任说,区别咬人蛇有没有毒,看牙印即可,毒蛇为并排的两个牙印,无毒蛇为一排小牙印。
医生说
被毒蛇咬伤后,要保持镇静,切忌慌张乱动,以免促进毒液吸收。要将被毒蛇咬伤的部位放在低于心脏的位置,然后在伤口近心端10厘米至20厘米处进行绑扎,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每隔20分钟至30分钟放松1分钟至2分钟,避免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如果条件允许,应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防止毒液吸收;如果被蛇咬伤以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将患者安置成侧卧位,以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