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嘴上希望你快乐 实际暗示要成绩
心理咨询专家:成年人的心口不一,最让考生反感

  □本报记者 徐日明
  “‘五一’总共就放了5天假,说好去北京玩一圈,我想的是长城、颐和园和烤鸭,但实际我们去了清华去了北大,吃的都是学校附近的饭菜,还有意有无地问我适不适应……”近期,考生小林(化名)拨打“96311”热线电话,向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遭遇。
  据了解,这种情况在考生和家长中较为普遍,父母用暗示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意无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待,而口中却说着“只希望你快乐就好”。这使得未成年人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更大,即使想反驳也无从说起。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中心主任徐佳表示,考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成年人的心口不一最为反感,这是值得考生家长注意的问题。
  想象中是“长城、烤鸭”
  现实中是“清华、北大”
  小林在电话中讲述,在今年“五一”前,父母亲决定给他放假,不用再复习,带他到北京去散散心。
  “本以为能出去玩一趟散散心,但是一看行程,什么心情都没了。”小林说,他想的是故宫、长城、烤鸭,可是当妈妈兴冲冲给他看行程时,小林满心欢喜一扫而光,因为行程上都是清华、北大这些校园,其实他也并非排斥这些地方,只是觉得,自己又被暗示了。
  “校园的景色不好吗?”当小林表现得没兴趣的时候,父母不高兴了。小林当然知道,出去散心不过是一个幌子,让他看看北大清华的校园,激励他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更加努力才是真的。长时间以来,父母虽然嘴里不谈学习,但事事不离成绩,这种暗示几乎就是明示了。
  “如果看了北大就能感受到激励的话,那全国考生都来参观就是了,谁还用复习呢?不问我喜欢什么,只说希望我快乐,这话说得有多假呢。”旅游时,在父母的一再暗示中,小林终于爆发了,和父母吵了起来。
  嘴上说要快乐实际要成绩
  话不明说让人无力反驳
  “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我实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从记事起他们就在暗示,有话从不明说,我连争辩一下的余地都没有。”小林说。
  随着考期临近,同学们的学习更加紧张了,唯有小林的成绩却在下滑,小林当然知道迫在眉睫,但他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提高不上来。
  “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有多高呢?高到无法通过努力来实现吗?”当咨询师梁健谈及这一情况时,小林沮丧地表示,他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考上北大,但在他们的言语中却从没有体现,多年来父母一直说对他没什么期待,只希望他能快乐成长就行。于是他每次试图和他们交流,想告诉他们自己达不到那样高的目标,都会因为一句‘我们只希望你快乐,你想得太多了’而被怼回来。
  虽然嘴上说“只希望你快乐”,但是他们做的却完全不一样。他们给儿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占用了所有课余时间。每当小林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嘴上都说不要紧,然而两个人都因为她的成绩变得沉默,整日叹息。
  “我感觉他们的叹息是有意让我听到,又是暗示,想让我自己感觉自责从而更加努力,这种无声的压力看不见摸不着,实在要把我逼疯了。”小林说。
  成年人的“心口不一”
  最让青少年反感
  “在以往的咨询电话中,采用这种暗示方法的家长还是比较常见的,未成年人无法真正领会父母亲的良苦用心,在不间断的暗示下感到了较大压力,又因为父母没有明说要求而无从解释,只感觉压力更大,有的孩子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心理咨询师梁健说。
  “现在的父母太难了。”有家长打来热线电话说,“孩子要尊重,要理解、强调感受,做父母的尊重孩子,一切商量着来;理解孩子的感受,学习累了就休息;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做父母的多一句话也不说,还要我们怎么尊重呢?”
  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对孩子很尊重了,然而在孩子看来,这种尊重宁可没有。因为他们“商量”着为孩子选择了补习班,“商量”着孩子不要和班级的某个孩子交朋友;“商量”着孩子不要看与学习和特长无关的书籍。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嘴上说“没有不高兴”,但一直在唉声叹气。父母嘴里的“我们商量着来”在孩子眼里就是“我爸妈在套路我”,于是一些孩子就出现了厌学、摆烂或是状态不佳等情况。  
  “现在的父母对于尊重孩子这一问题是有一些认识的,但是由于期望值过高,使得尊重流于表面。对于成年人的心口不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反感的。”徐佳表示,在家长定的“人生目标”下,青少年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失去了可以支配的时间、失去了结交朋友的自主权,同时由于过度劳累导致孩子睡眠不足、情绪压抑,当孩子希望和父母交流时,父母的交流内容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孩子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因而形成了情绪问题,有一些甚至成了心理疾病。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