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这些手机营销套路也有“坑”

  原来如此
  近日,有网友称查看中国移动话费账单时发现,自己一家人每年仍要交216元的来电显示费,这样一笔数额不大却本该取消的收费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2017年起,工信部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新增及在售套餐中赠送或包含来电显示业务,并逐步推动存量来电显示收费用户向免费的资费进行迁移。2022年中国移动也曾回应,自2016年4月1日起全网停止销售来电显示收费资费,并将持续与部分使用老套餐的用户沟通,在3-5年内逐步取消。此次事件中,移动公司客服人员表示:新套餐不会额外收费,旧套餐需要用户主动更改。
  长期以来,用户抱怨“手机套餐越来越贵”已是坊间常态。事实上,手机套餐资费中不够人性化的操作还有很多,一些套路倒逼用户在两个“差选项”中艰难抉择。
  套路一:打包后出售  一些新套餐费用动辄上百元,流量和通话确实是“量大管够”,然而许多用户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根本用不完,反而造成一种浪费,这还不如取消来电显示费更直接。若是套餐选择能够更加灵活,针对特定人群画像,自然可以提升部分用户更换新套餐的意愿。
  套路二:许升不许降  许多网友反映,套餐想升级可以在手机上一键办理,若想降级,即便跑到线下营业厅,也要面临复杂的流程。升级容易降级难、人为设置门槛、新老用户待遇不一,实则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让他们在尝试新服务时惴惴不安。
  套路三:“选择性提醒  相信许多用户都接到过运营商打来的电话,或是热情推荐“升级套餐”,或是提供“消费达标返利”,抑或是宣传“前几个月免费试用”的活动。然而试用到期后却不予提醒,致使部分消费者额外付费。来电显示费历经数年都没能彻底取消,其间运营商是否尽到了提醒义务?责任不能全推给消费者。
  说到底,一笔小小的来电显示费,背后牵扯出的是手机资费套餐不够人性化的症结。持续推进“提速降费”,更要深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用灵活友好的套餐鼓励消费者焕新升级,享受技术进步的红利。据《南方日报》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