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打响人工智能(AI)人才战

6个岗位争夺1个人,百万年薪抢毕业生

字数:1,769 2024年08月14日 时事

  “24岁毕业时年薪50万元,到了30岁大概能升到P7(注:职级名称),那时就能年薪百万了。”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后,出生于2000年的赵宏在今年入职腾讯,担任AI算法工程师,成为AI风口下第一批就业的年轻人。
  伴随人工智能(AI)火热,“百模大战”激烈开打,AI人才掀起招聘热潮。求职招聘平台猎聘数据显示,目前最紧缺的大模型算法岗位,人才供需比仅为0.17,大概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薪资方面,开出年薪50万-70万是普遍价格,年薪超百万甚至达到200万-300万之间,在业内也并不罕见。
  招聘“少而精”
  顶尖校博士年薪超200万
  “以研究生身份入职大厂,最低的年薪大概40多万,最高大概是55万元左右。”赵宏透露,他本科是电子芯片专业,通过在华为实习转行进入AI行业,在他身边,从传统数学和工科转型而来的同行并不鲜见。
  “研究生普遍给到70万就算高价,对于博士而言,毕业薪资可以达到百万元。”深耕AI行业的猎头倪悦向记者透露,面对国内C4(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生,大厂给出超过200万的年薪很常见。
  不过,如此高薪只局限于核心技术骨干,“国内做基座类模型的人才90%都出自清华,真正会调模型、训练模型的甚至不超过200人。”医者AI创始人刘呈辉表示,由于行业本身的人才储备有限,加上大模型的突然火爆,创业公司要招到最优秀的技术人才,需要在核心实验室里“锁定”相关资源。
  脉脉数据显示,目前大模型研发技术人才平均月薪已超过5.4万元。在高薪岗位前十位中,大模型算法新发岗位平均月薪位列第一,超过6.7万元,其次是模拟芯片设计、数字前端工程师。
  暗流涌动人才战
  字节岗位多、华为薪资高
  在人才战中,字节跳动是打法较为强势的一家。根据脉脉数据,从2021年起至今,字节跳动连续第四年位居新发布AI岗位数量最多。在多个大厂中对大模型人才的招聘指数最高,达到17.24,成为新发大模型岗位最多的大厂。
  今年上半年,在招聘人工智能人才前十名企业中,字节跳动排名第一,小红书第二,接下来依次为蚂蚁金服、美团、华为等。从薪资来看,华为对大模型人才的月薪给到了5.5万元,成为大厂中新发大模型岗位薪资最高的大厂。
  来自大厂的“明星员工”更是成为创业团队的核心来源。2023年2月,前美团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率先下场,随后百度、阿里、腾讯、字节、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大厂高管,相继开启大模型创业。
  其中,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姜大昕,前网易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前百度副总裁景鲲,相继进行大额融资。今年7月,字节跳动大语言模型研发技术专家杨红霞、阿里通义大模型团队技术骨干周畅也从大厂离职,加入AI创业浪潮。
  不过,相比互联网时代颇为草莽凶狠的挖人战术,如今AI领域的人才竞争显得暗流涌动,“目前各家大厂的技术团队都比较稳定,核心人才给到的现金大概是300万左右年薪,其他都以股票形式兑付。”倪悦透露,“目前竞业协议较为完善,核心人才受到薪资和竞业双重保护,技术大佬跳槽往往自带团队,挖角成本很高。”
  除了算法人才外,包括品牌、市场、营销等人才也成为AI企业下一步招聘重点,“不少面向消费者的创业公司,更需要让产品进一步落地,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推广团队,相比门槛极高的算法岗位,这些领域更有机会。”倪悦表示。
  (文中赵宏、倪悦为化名)
  据澎湃新闻报道
  关注
  AI应用落地
  成本越来越低
  如何将技术转化成商业回报,始终是悬在AI企业面前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据外媒报道,OpenAI全年运营总成本高达85亿美元,其中,近40亿美元租用微软服务器,OpenAI预计一年总收入约35亿美元,这意味着OpenAI的收支缺口可能高达50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AI企业的核心投入成本是算力,基座大模型公司在算力上的投入都要超过1亿美元。因为每次训练都要耗费大量成本,训练一次就要千万美金,目前技术还在初期。
  “过去一年,在AI应用落地中,成本降低的趋势最为显著。”投资超过50家AI企业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告诉记者,大模型每百万Token调用成本从去年120美元(约人民币800元)降到今年不到1元人民币,几乎是千倍下降。根据估算,未来成本很有可能再下降1000倍。AI相关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技术落地应用也变得更为容易。
  周志峰认为,未来将出现很多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新应用领域,如AI搜索、AI游戏、AI社交等等,同时也有很多新内容平台出现,如资讯、漫画、短剧、角色互动平台等,“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孕育出众多科技巨头,生成式AI时代,这一现象必将重现,中国新一代的伟大的科技公司已经在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