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以“学”养老 已成一种潮流

  每年八月份,多地老年大学启动新学期招生工作,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参观等方式,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精神风貌以及课堂教育教学成果。
  和青年学子一样,现阶段,“银发”人群拥有了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一场别样的“学习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需求旺盛
  课堂火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
  作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关键措施,近几年,老年教育获得了诸多国家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联同组织、民政系统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有关协会、基金会、社会企业等单位主动作为,让老年群体愈发高涨的学习诉求,得到更多回应。以“学”养老,成为一种潮流。
  “只用一上午时间就基本尘埃落定”,国家老年大学福建分部的工作人员陈诚告诉笔者,近期,该校启动新学期报名工作。15个专业近40个班级的课程很快被“抢购一空”。最火爆的八段锦、声乐等课程,不到一分钟,名额就被抢完。
  线下一票难求,上网课则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女儿的推荐下,52岁的张瑛(化名)关注了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里有直播课、专题课等,我一有空就选自己感兴趣的学。”张瑛说。
  作为老年教育的“排头兵”,国家老年大学在2023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该校已依托开放大学体系成立42家省级分部,在基层设立超5.5万个老年学习点。
  这一数据,见证着国家老年大学的快速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银发”群体旺盛的学习需求。
  乐于学习
  体会“超越”
  为什么走进课堂?一位在老年大学学习巴扬手风琴的学员告诉笔者,30多年前,她听过《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手风琴伴奏,就痴迷上了这种乐器,但之前,家里都是紧着让孩子学乐器。现在,她有了圆梦的机会,更加珍惜。
  “退休后,日常就是在家照顾父母。面对的是衰老,想参与一些生机勃勃的、能够激发自己活力的事情。”这是70岁的赵迎新选择成为一名新生的理由。她报名了短视频制作课程,想要接触前沿的、开拓视野的新知识,用镜头去记录老年阶段的人生故事。
  “虽然愿意享受孤独,但是也要接触生活”,同样是不少长者走进课堂的原因。66岁的丁建说,老了以后,待在家里容易脱离社会,人就会老得更快。但当他融入某个集体,在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跟大家交流,就能找到新的方向,获得前进的动力。
  不光是为了快乐、健康,很多老年学员还想通过学习,给家庭、给社会提供帮助。在线上五花八门的课程中,张瑛重点关注“主动健康”模块,了解家庭照护、中医保健、用药安全、食品营养相关知识,还时常将学习心得,转发到家庭群里。
  “学习是个体的一种精神需求,终身教育更是赋权社会参与的一种基本权利。”在与老年学员的接触中,国家老年大学直属学院教研中心主任张翔宇倾听到大家的心声,更加笃定自己的观点。他说,当下,进入数字时代,生活、就医、交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老年大学的一大目标就是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让他们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获得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
  “学习书画、唱歌、跳舞的这类文化兴趣课程,会感受到艺术是永恒的,美是永恒的,超越了身体功能下降或者有限生命等制约条件下的世俗生活的挫折。”张翔宇说,类似老年大学的场所,让大家以去功利化的学习为目的聚集在一起,可以提供一种积极向上、欢乐温暖的集体氛围,这种集体氛围可以从实际生活层面和精神感受层面对抗个体的孤独和弱小。
  整合资源
  激发活力
  结合长者们的期许,办学主体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推动老年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以国家老年大学为例,该校推进“分部、分校、共建单位、直属校区、研学基地”五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建设,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行动,比如,课程资源提质行动、平台建设推广行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学分银行服务行动等。
  线上课程打造也愈发精细,征集、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定制了种植、养殖、隔代教育、老年慢性病防治、农村医疗卫生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特色课程。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年人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走进课程,他们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创造更多价值。
  以“学”养老,衍生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少阿姨盘起了头发,还会化点淡妆。叔叔们的表情也从愁眉苦脸变成了兴高采烈。偶尔,学员们还会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难度增加且下次需要上台展示的时候,一些学员就会请假,直言自己“太惆怅了”“一晚上睡不着觉”,“艾特”老师不要带来太大压力,但大多时候,他们带来的都是积极的反馈,向窗外飘出的是“青春的歌声”。
  □王豪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