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铁路移交大会会议现场。
周恩来总理在中长铁路移交大会上讲话。
毛泽东主席为中长铁路纪念塔题词。
原哈尔滨铁路局正门前中长铁路纪念塔。
19世纪末开始建设的中东铁路是沙俄掠夺我国东北财富的发端,后来又经历了日伪政权和中华民国时期、解放初期的各种管理形式。1952年12月31日在哈尔滨举行了“中苏两国政府中长铁路移交仪式和庆祝大会”,这标志着在我国东北的国土上,中长铁路的一切管理权和主权完全回到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手中。
□王宝滨
一
解放初期中苏共管中长铁路
中长铁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945年8月依据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所签协议成立了中长铁路管理局,历时近五年(俗称旧中长)。此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政府所签协定成立了新的中长铁路管理局,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俗称新中长)。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中苏《关于中长铁路之协定》,该协定第三条规定“缔约国为共同经营上开铁路起见,同意组设中苏合办之中国长春铁路公司。”同年9月,中长铁路理事会在长春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2日,斯大林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主席访苏。这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生日,毛泽东主席决定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去祝寿,并就中苏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率团抵达莫斯科。经两国政府谈判,于1950年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还签订新的《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根据协定,从1950年5月1日起至1952年12月31日止,中苏两国共同经营中长铁路,然后移交中国。
中长铁路当时的管辖范围包括:满洲里-绥芬河站及哈尔滨-大连站(含旅顺口)的基本干线,连同服务于该路的土地以及大量线路相关设备、设施、工厂、附属企业及医院、大专院校等。1952年9月,为顺利移交中长铁路,中国政府组成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陈云为正、副团长的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谈判。9月15日发表了《中苏两国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签署全权证书,委派余光生、李明哲、陆曦、黄达、王学明为移交与接收中长铁路之中苏联合委员会中方委员,并派任余光生为主任委员;苏联方面委员有叶洛果夫等5人。
二
中长铁路的权利和资产移交中国
1952年12月31日13时,中国长春铁路移交最后议定书签订和庆祝大会在哈尔滨中长铁路文化馆剧场(现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主展厅)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苏联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潘友新。中国方面有: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崇民、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强晓初、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席王一伦等;苏联方面有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领事巴雷绍夫等。此外,还有在哈尔滨工作的苏联专家、中长铁路职工代表等。大会由铁道部调度电话转播,在沈阳、海拉尔、牡丹江等分局和交叉站设分会场,共有2230人收听会议实况。
中苏联合委员会苏方委员会主任叶洛果夫担任大会主席。主席台上坐满了领导和贵宾,中苏两国国旗和毛泽东主席、斯大林的巨幅画像悬挂在主席台背景幕上,上方是中俄两种文字的醒目横幅。会议开始时,军乐队高奏中苏两国国歌。而后,叶洛果夫和中苏联合委员会中方委员代表余光生分别宣读中苏联合委员会的中、俄文最后议定书。在欢乐的乐曲声中,中苏联合委员会中苏双方全体代表共同在最后议定书和财产清单上签字。此时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长达10分钟。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周恩来总理走上讲台讲话,他身穿深色中山装,精神矍铄,步伐稳健而坚定。周恩来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苏联合委员会今天完成了办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将共同管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完全归其所有的工作。”接着,周总理高度评价了中长铁路取得的成就,感谢苏联专家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周恩来总理慷慨激昂的讲话不断被全场热烈而长时间的掌声打断。
周恩来总理讲话后,苏联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潘友新代表苏联政府讲话。随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代表中国政府向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格鲁尼切夫授旗,以表彰中长铁路管理局的巨大贡献。之后,格鲁尼切夫局长宣读终止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的命令;新任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陆平郑重宣布哈尔滨铁路管理局成立,并颁布开始工作的局长命令。由此,原中长铁路完全返还中国,中国在原中东铁路的失地和主权也完全回到祖国怀抱。主会场、各分会场暴风雨般的掌声再次响起,中国铁路员工为之热泪盈眶。
大会间休15分钟后继续开会。松江省政府领导、苏联专家代表等讲话;中长铁路先进生产者郑锡坤、李锡奎、杨茂林等相继发言。之后,中苏领导分别宣读了贺电、命令,场面非常热烈。
晚8时,庆祝中长铁路移交招待会在中长铁路文化馆剧场举行。演出开始前,周恩来总理在欢乐的气氛中登台发表了讲话。原中长铁路文化馆所辖三个文工团的演员登台演出:中国职工文工团演出了大合唱《莫斯科-北京》、苏联职工文工团演出了苏联歌曲《奥尼金》、文教文工团演出了中国《红绸舞》和苏联《马刀舞》。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和滕代远部长等领导登台接见了中苏文工团演员,并参加了晚宴。
三
修建纪念塔成为历史见证
为纪念中长铁路中苏共管历程和功绩,在中长铁路移交期间,中长铁路管理局在局址广场修建了中长铁路纪念塔。纪念塔于中长铁路移交和庆祝大会召开前落成,于1953年1月1日(中长铁路移交次日)14时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
纪念塔塔高14米、基座110平方米,塔身为汉白玉贴面。在镶嵌于塔身正面的大理石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中苏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纪念塔正面上方悬挂圆形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铜像。塔中部大理石底座上,有两座面带微笑、相视握手的中苏铁路员工的全身铜像。20世纪60年代后期纪念塔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一座毛泽东主席全身塑像,纪念塔上的中苏铁路员工铜像被安置在哈尔滨铁路局主楼后面的小花园内。
中长铁路回归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开展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意义重大而深远。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东铁路这一东北地区的“T”型铁路,记录了中国东北50多年的各种屈辱和抗争,在1952年的最后一天,终于主权回归中国,才有了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的成立,才有了中东铁路俱乐部成为哈铁文化宫这样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记忆。
回顾当年移交和庆祝大会盛况,仍然使人激动不已;周恩来总理在大会抑扬顿挫地讲话的那一幕,已成为共和国永恒的记忆。(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宝滨 中铁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退休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文史馆馆员。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