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来过哈尔滨3次,为这里留下3件作品
他仅用3周完成火炬“澎湃”设计


  □本报记者 张堃雷/文 杨子怡/摄
  生于浙江宁波,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看似与哈尔滨“八竿子打不着”的张俊海,却与这座城有着不解之缘。作为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炬“澎湃”的设计师,这已经是张俊海为哈尔滨设计的第3件作品。此前,他参与设计加工制造的雕塑《走向北京》和《鱼乐》坐落于群力音乐公园和友谊西路。在这个南方汉子的眼中,哈尔滨是一座在黑土地上充满活力和冲劲的城市,而这也是他最想通过火炬“澎湃”展现的亮点。
  来过哈尔滨3次
  他为这里留下3件作品
  能为他心目中的“新中国工业之子”创作3件作品,张俊海坦言,这是他的荣幸,也是对这座城市的致敬。“这座城市让我感受到了蓬勃生长的力量,所以十多年前,我参与设计了《走向北京》和《鱼乐》两件雕塑作品。”他说,虽然只来过哈尔滨3次,但对于这座城市,他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结。
  十多年后,恰逢哈尔滨成为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东道主,对这座城市有着无限憧憬的张俊海,把自己在知识、技能和经验上的积累融合在了自己巧夺天工的设计中,创作了这个名为“澎湃”的亚冬会火炬。张俊海说,“澎湃”选取了代表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水的形态,展现出汹涌澎湃之势。火炬的外壳以绽放的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为造型,将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结合,寓意着真诚豁达、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龙江,以及主办城市哈尔滨“奥运冠军之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核心区”和“双亚冬之城”的冰雪和人文特色。
  创作时间仅3周
  他独立完成火炬设计
  据张俊海介绍,2010年,他曾与团队一起参与了广州亚运会火炬的设计工作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又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独立设计了一套火炬方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申请了一套燃烧系统的专利。
  有了深厚的积累,张俊海在设计本届亚冬会火炬“澎湃”时,仅用了3周时间就独立完成了设计工作,还将自己的专利巧妙融合到了火炬的设计中。回忆那段忙碌的时光,张俊海说,他每天都会从早上8点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很遗憾没能在设计火炬期间来到哈尔滨采风,但经过周密的调研,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在近几年建了哈尔滨大剧院等多个标志性建筑,所以也把它们都放在了‘澎湃’的设计元素中。”
  张俊海说,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最期待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设计,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意境传达给受众。“能把我对哈尔滨的感情和对亚冬会的热情传达给运动员和观众们,让我感觉很荣幸。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支火炬,看到哈尔滨的蓬勃生长之力和十足的张力。”张俊海说。

  作品设计主题“澎湃”,选取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汹涌澎湃之势,寓意着本届亚冬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具有浩大雄伟影响力,并与亚冬会口号“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紧密结合,表达了冰雪运动热情和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用冰雪运动的梦想将亚洲各国联结在一起“共同奋斗、共同追求”的卓越精神。
  作品外形设计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审美特征和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美感,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自信。作品整体造型采用了绽放的丁香花,将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结合,寓意着真诚豁达、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龙江和主办城市哈尔滨“奥运冠军之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核心区”“双亚冬之城”的冰雪和人文特色。
  火炬顶部出火口位置采用花蕊镂空造型与丁香花造型结合,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出火口;上部燃烧舱外壁选取镂空雪花作为造型元素,具有秩序美感镂空造型与整体的仿生自然美感协调统一,兼具人文科技美与自然艺术美;外壳设计为一朵蓬勃盛开的丁香花,采用透明冰晶到雪花白渐变;内芯色彩采用中国红到丁香紫渐变。
  火炬整体高度约为735毫米,顶部直径约为115毫米,手持部位直径约为50毫米。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