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照顾我妈这么久,真没想到‘远香近臭’这个词有一天会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最近,62岁的仲云(化名)有点儿苦闷。“我妈今年93岁了,是我一直守在她身边的。为啥我陪我妈最久,反而最不受待见?”他百思不得其解。
两个哥哥定居外地
只剩自己守着母亲
仲云说,他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两个哥哥。
大哥头脑灵活,敢想敢干,30多年前抓住了机遇选择南下经商。“虽说谈不上大富大贵,但经济条件是我们三兄弟中最好的。”仲云说,由于生意原因,大哥已在上海定居多年,不常回来。
二哥从小身体素质就好,初中毕业后进了部队当兵。“当时我爸妈别提多高兴了,逢人就夸老二有出息。我还记得爸妈收到二哥时不时寄回老家的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时,向邻里炫耀的场景。二哥转业后定居在郑州,日子也过得不错,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才回来。”仲云说。
相较于两个哥哥,仲云的人生似乎没有那么出彩。“打小我就比较老实,存在感不强。用我妈的话来说,我是个‘闷疙瘩’,不仅嘴笨,脑子也不如两个哥哥灵活。”仲云说,在他的记忆里,自己好像一直都是三兄弟中最不受父母重视的那个。
年轻时,仲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家钢厂,成为一名锅炉工,但不幸的是,仅仅在工作几年之后,他就碰上“下岗潮”,成为下岗大军中的一员。“当时我的大儿子刚刚出生,这对我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自此之后,我无论干啥都感觉没有心气儿,一直庸庸碌碌到现在。”说到这里,仲云的脸上满是无奈。
“我爸多年前因一场意外去世了,两个哥哥在外地定居,我妈一天比一天老了,只能由我守在她身边。”仲云说。
陪伴母亲最久
却最不受待见
仲云自认为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每天将一日三餐做好,定时提醒她吃药,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前一段时间我妈摔了一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和媳妇没日没夜地守在她床边,就怕她渴了、饿了,或是想上厕所没人照护。”仲云回忆。
然而,一直以来的陪伴不仅没有增进母子间的感情,反而让两人积累了不少矛盾。“我妈虽说年纪大了,却还是个爆脾气,每天陪着她,不仅没落下好,反而落下不少埋怨。因为血糖高,她不能吃太多含糖量高的东西,可她却不当回事儿,总偷吃。我不说不行,说多了她又不开心,反倒和我生气,说我连她吃东西都管。有时如果饭菜做得不合胃口,她就赌气不吃;若她有个头疼脑热,我要带她去医院看看,她却怎么也不肯去,非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用不着去医院。”面对母亲的不讲理和固执,仲云既生气又无奈。
除了生活中的琐事让母子二人矛盾重重,最近母亲的一句话更让仲云伤心很久。“因为儿子的彩礼钱迟迟和亲家谈不拢,我妈奚落我没有大哥、二哥有本事,连儿媳也娶不进门。”仲云说,他自知比不上两个哥哥,但陪母亲生活这么多年,他没想到母亲会说出这种话来。为此,二人大吵了一架。
“两个哥哥只有在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我妈对他们亲得不行,总是好言好语、嘘寒问暖。为啥我陪我妈最久,反而最不受待见?”仲云感到不解。
“久伴成仇”
或许事出有因
“在多子女家庭中,那些长期陪伴、照顾老人的子女,往往会被老人挑剔、抱怨,甚至是指责,而那些偶尔回来看望的子女,却常常受到老人的欢迎和喜爱,这种‘久伴成仇’的现象,仲云不是个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霞说,这背后涉及多种原因。
首先,长期陪伴、照顾老人的子女,往往因为长时间的相处,让老人对其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无法得到满足时,老人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其次,子女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等原因,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一些微小的疏忽或不足,都可能成为老人抱怨的理由。子女和父母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难免会发生冲突。子女无法理解老人的想法,老人往往因为年龄和身体等原因,变得更加敏感、挑剔,双方意见难以统一是常事。
此外,“距离产生美”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际关系。那些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定居在外地的子女,离父母远了,和父母见面的次数自然就会少,可能只在节假日回家一趟,来去匆匆,这难得的相聚就显得弥足珍贵。加之不少老人观念陈旧,往往有“闯出去的孩子都是有本事的孩子,留在老家的孩子反而并不优秀”的错误观念。因此,会对留在身边的孩子不重视,甚至常常加以苛责,所谓的“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陪伴成为亲情纽带
子女和老人需双向奔赴
“面对这种‘久伴成仇’的现象,子女要多加‘修炼’,老人也得作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陪伴成为亲情的纽带,而非矛盾的导火索。”王晓霞说。
王晓霞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可以更加主动地与老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在发生矛盾时,多给予老人理解,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更加平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老人的挑剔和抱怨。同时,老人也应该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通过指责和抱怨解决问题。老人应多想想“近在眼前”的子女的辛苦付出,切莫因为一碗水端不平,而伤了为自己付出最多的子女的心。
像仲云这样在父母身边尽孝的留守子女有很多,在不受待见时,确实需要学会“消化”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来自父母的负面情绪。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看到身边子女的付出和努力,而不是只盯着那些矛盾和差距。“久伴成仇”这一现象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加强沟通、培养积极心态和共同努力,相信可以打破这一悖论,从而让陪伴成为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亲情纽带。
□王昕昕 焦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