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低热低脂、低卡少盐”,实测含量是宣称值5.61倍

部分时尚轻食卡路里含量超标

字数:1,422 2025年01月17日 时事

  近年来,轻食作为一种倡导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并兼顾饱腹感的饮食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那么,市面上一些商家宣称的“低卡少盐”轻食是真的吗?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60款轻食样品,进行了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测试,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样品都达到“低卡少盐”的标准,有些产品的实际能量甚至高达其宣称值的5.61倍。
  绝大多数样品
  蛋白质膳食纤维测评良好
  上海消保委测试人员从商超、连锁餐厅、轻食店等渠道购买了60款轻食样品,有沙拉、健康碗、健康套餐等。选品的关键词是“低卡”“低脂”“营养搭配”“健康”等。这些样品价格在18元—120元不等,其中连锁餐厅的价格较高,多在60元以上。购买后,消保委委托相关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类称重,并测试其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能量、钠、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
  测评结果显示,轻食的食材丰富、搭配多样,但消费者和商家对轻食的理解和定位存在一些差异。部分消费者认为轻食就是素食沙拉,然而在60款样品中,仅有3款属于素食类,主要食材包括生菜、西兰花、黄瓜、番茄等,辅以少量坚果和莓果。这种素食轻食的能量值和蛋白质含量较低,并不适合作为正餐食用。
  对于追求饱腹感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含有谷物或薯类的轻食,例如藜麦饭、杂粮饭、荞麦面、谷物碗等。在这些样品中,谷薯类食材的重量占比在6.9%—55.6%之间,平均为36.3%,能够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对于有增肌需求的健身人群来说,他们更偏好富含肉类蛋白的轻食,95%的样品中含有鸡肉、牛肉、海鱼、虾等,重量占比在11.5%-35%之间,平均为22%。
  测试发现,绝大多数样品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方面表现良好。其中,53款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能够满足女性午餐的需求,47款样品的膳食纤维含量达到午餐适宜的摄入量,24款样品的脂肪含量在一顿午餐的可接受范围内。
  有的实际能量值
  超出轻食产品宣称值5倍多
  “低卡”和“少盐”是消费者选择轻食的重要考虑因素,但经过测评发现,并非所有产品都符合标准。其中,10款样品的能量值超过男性午餐所需能量(820大卡),53款样品的钠含量超过午餐适宜钠摄入量(600毫克)。
  在60款样品中有28款标注了能量值,但其中24款的实际能量值超过了标称值,分别达到其标称值的1.14—5.61倍。例如,一款标榜“减脂鸡胸肉藜麦沙拉”的轻食,实际能量为1544大卡,是宣称值(275大卡)的5.61倍,甚至超过了一份普通炸猪排蛋包饭的能量。而且,其钠含量高达2880毫克,接近一碗辣肉冷面的钠含量,一餐就远远超过了一天的适宜摄入量。
  虽然酱料看起来不起眼,但其钠含量和能量不容忽视。在60款样品中,有40款附带酱料包,如油醋汁、沙拉汁、自制酱汁等,这些酱料的钠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占餐食的35%。其中,麻酱汁的能量最高,甚至可占总能量的15%。因此,过量添加酱料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上海消保委呼吁
  应尽快构建轻食统一标准
  相关研究显示,追求健康生活是消费者选择轻食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66.0%。轻食以“低卡”(67%)、“少盐”(74.94%)和“低脂”(67%)的特点与普通餐食区别开来,仅有5.25%的人认为轻食不具备健康效益。在轻食的消费群体中,女性占比为63.73%,26-35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为43.61%,而超一线城市居民占比为31.34%。
  上海消保委指出,轻食行业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品牌根据自身特色对轻食进行了多样化的诠释。尽管上海部分企业已制定了一项团体标准,但主要针对配餐设计,且参与的企业数量有限。上海消保委认为,构建一套内容更为详尽、覆盖企业范围更广的轻食标准,对于激发行业创新潜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据《新闻晨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