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父母不催婚了

字数:2,918 2025年02月16日 家春秋

  “每逢佳节被催婚”,一则小品名或多或少地道出了众多适龄单身人士的心声。小品中,芳龄28岁的茜茜为了应对父母的催婚,已经连续两年雇“假男友”上门……
  此前一份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单身男女都有过被长辈催婚的经历,更有四成单身男女表示,一回家过年,父母便一个劲儿地催婚。可今年,这种“年俗”似乎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往年催着子女相亲、结婚的父母们,出现了些许改变,从之前的一味着急,到现在的“顺其自然吧”“急不来”“宁缺勿滥”……
  着急在心里
  催婚急不来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老人的观念开始逐渐转变,从着急催婚到顺其自然,他们说有些事急不来,还是要看缘分。
  尽管女儿刚刚28岁,但方阿姨还是在一些媒体组织的相亲群里给女儿寻觅着合适的结婚对象。“没办法,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工作忙,交际圈又窄。”方阿姨今年55岁,由于女儿在外地工作,刚退休不久的她现在在老家和外地来回跑。她告诉笔者,留在家乡的女儿的同辈人,大多已经结了婚,而且不少已升级为“奶爸奶妈”,这让她有些着急,“过年过节回去,亲戚朋友不仅问女儿,也经常会问我,去年就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回老家过年,只是打电话和亲友拜了拜年,算是‘逃过一劫’吧。”方阿姨笑着说,女孩子若过了三十岁,年龄就大了,但着急归着急,还是要看两个人的缘分。
  “过年催婚?我觉得没有必要吧,其实不用催,不是他们不愿意找,只是还没遇到有缘人。”今年60岁的李阿姨家庭优越、非常健谈,但儿子至今单身,一直是李阿姨老两口的一块心病,“之前也谈过,但性格不太合适,最后就分手了。”李阿姨的儿子今年35岁,从小被管得比较严,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未来的伴侣要求都比较高,这可能也是他一直没结婚的原因之一。李阿姨说,自己和老伴儿对于此事的着急,儿子是比较理解的,正因如此,老两口不想给儿子过多的压力。“心里着急是肯定的,但我们也不想催得太紧,催来催去,压力更大,顺其自然吧。”李阿姨淡然地说。
  和李阿姨一样,蒋阿姨对女儿婚姻大事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催促到如今的顺其自然。“以前不只过年,平常也催,家里亲戚见面就会问。”蒋阿姨说,尽管女儿已经34岁了,但家里人已经达成了共识,“过年过节聚会,大家凑在一起就是说说笑笑,不再提这事,不再让她烦,也会给她减少一些压力,缘分不到,有些事真是急不来的。”
  如果没准备好
  就别勉强结婚
  李女士是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她的女儿小雅已经32岁了,但依然单身。在过去几年里,每到春节,李阿姨都会旁敲侧击地催促小雅赶紧找对象结婚。然而,今年她却完全改变了态度。“去年夏天,我和几位老朋友聚会时,聊起了各自的子女。其中一位朋友的女儿匆忙结婚后不久就离了。结婚时双方父母又是给小两口买房买车,又是帮着装修。可不到两年就离了,一大堆后续的麻烦事等着处理。朋友的那句‘如果没有准备好,真的不要勉强孩子进入婚姻’深深触动了我。”李阿姨回忆道。
  李阿姨观察周边朋友的已婚子女,有的过得还算幸福,有的却一地鸡毛。于是她开始反思,一味地催婚未必能让女儿找到幸福,弄不好还落个鸡飞蛋打。如果双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结婚也许是对的。
  她回想起自己和丈夫年轻时的磕磕绊绊,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缺乏经营幸福婚姻的能力,盲目结婚只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痛苦。于是,她决定不再催促小雅,而是鼓励她先专注于自我成长,在找伴侣一事上,多学习,多了解。
  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好过催子女结婚
  王先生是一位60后,他的儿子小王已经30多岁,未婚。与许多传统父母不同,王先生从未对儿子的婚姻大事表现出过多的焦虑。“我自己也是经历过婚姻的波折后才明白,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外界的压力,而在于夫妻双方对婚姻的经营能力。”王先生和妻子年轻时因为工作繁忙,忽略了彼此的情感交流,导致婚姻一度亮起红灯。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努力,他们才重新找回了彼此间的信任和依赖。
  这段经历让王先生深刻认识到,与其把精力放在催促子女结婚上,不如先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成为子女的榜样,“我希望用行动告诉儿子,幸福的婚姻需要时间去培养,需要双方去经营。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在王先生看来,另一个不催婚的理由是:年轻人可以多谈恋爱,多积累“爱的经验和知识”,当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结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只要幸福
  何时结婚都不晚
  桑女士是位68岁的离异女性,她的女儿年近四十,也是单身。前段时间,当亲戚们纷纷议论女儿的婚姻大事时,桑女士却表现得异常冷静。“我自己有过失败的婚姻,在婚姻中也曾有过许多不满和抱怨。”她坦诚地说,“过去,我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她能有一个完美的婚姻。但后来我意识到,我自己都没经营好婚姻,又怎么能要求女儿呢?所以我不再催她。”
  桑女士单身多年后,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婚姻,同时积极找老伴儿。在此过程中,她会主动与女儿交流找对象的话题:一方面,娘俩都是单身,彼此相依为命;另一方面,桑女士希望能和女儿像闺蜜一样地交流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以期给女儿带来积极影响。
  如今,桑女士有了一个稳定的伴侣,这段稳定的恋爱关系得到了女儿的支持。桑女士希望自己先经营好一份恋情,再以榜样示人。“现在,我更关注自己和伴侣的幸福,也学会了尊重女儿的选择。”桑女士微笑着说,“我相信,只要女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无论何时结婚都不晚。”
  到了年纪
  不一定必须结婚
  “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我的相亲经历真的可以写本书了。”今年36岁的翟女士说道。
  “在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是家里人催得最急的时候,天天下班回家后,别的话没有,就是催着结婚。一到逢年过节,去亲戚家串门,大家就会问你有没有对象,怎么还不找,是不是要求得太高,然后就会给你上各种课。”翟女士说,亲戚们的询问是一年比一年厉害,直到有一次翟女士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结婚是我自己的事,着急结了婚,不好也没人给负责”时,他们才算有所收敛。
  在翟女士看来,老人催婚这件事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随大流,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父母心里会有一种失落感,会觉得自家孩子也不差,为什么结不了婚。另一方面,就是父母担心她以后没有人照顾,希望她赶紧结婚,让女婿代替父母照顾她。
  “我感觉结婚要顺其自然,不是到了年纪就必须结婚,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优秀,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会因为要改变生活状态而去结婚。”翟女士说。
  正确的催婚
  不是去完成任务
  专家表示,催婚折射出两代人婚姻观的差异。而婚姻观的形成,与每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经历的生活轨迹息息相关。
  在长辈眼中,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一起,通过彼此扬长避短,融为一个家庭整体。不仅可以在经济上相互扶持,也能在精神上相互慰藉。还有一些更为传统的父母,注重传宗接代和血脉的延续,而婚姻是生育的必然前提。但在年轻人看来,遇到真爱才是他们结婚的理由,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现如今,一些老人观念的逐渐改变是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错误的催婚不仅会撕裂团聚的气氛,也是导致父母与子女发生矛盾的原因。专家表示,父母应该知道,正确的催婚,催的不是去完成结婚这个任务,而是希望子女能尽快意识到,良好的婚姻关系,是一种让人生更幸福的选择之一,从而将其纳入人生规划的考虑范畴。正如李阿姨所言,儿子不是不愿意找,只是还没遇到有缘人。
  (综合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