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雪莉
当继红小学教师宋丹在DeepSeek的帮助下,仅用10分钟完善了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设计,她感慨:“教学与AI的融合实现了1+1大于2。”开学前,哈尔滨市教育局号召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专题研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用创新的眼光和更智慧的方式赋予教育无限可能,以满满新意“打开”新学期。
AI“走上”黑板,课堂欢声一片
DeepSeek一键生成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自动匹配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豆包快速整理跨学科教学资源,只需5分钟完成素材整合;Kimi生成互动式课件,提升学生参与度;AI语音合成功能,为英语课文配音,打造“沉浸式”语言环境……当群力实验第三小学校微机教师徐洋向同事们演示AI在教学中应用时,所有教师被AI的强大功能所震撼。
“将AI教学搬到课堂上,上课更加生动有趣。”早在2024年,宋丹开始尝试在课堂上用AI教学。于是,一首首古诗变成动画片、一道道数学题变成电脑游戏,孩子们边看边学、边学边笑,充满创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的记忆更加牢固。
AI数据实现教学个性化
“AI教学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东湖路学校教师李美佳通过AI技术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
在小学观察物体教学中,李老师利用AI制作的代码生成立体图形的变换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从而使学生直观感受并迅速理解“观察角度与实际图形之间关系”的抽象概念。
此外,李老师还利用AI计算的数据分析,预留课后练习,学生完成后,她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练习。通过AI的实时反馈和分层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升,也让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孩子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
AI的出现让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教育领域中,AI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展示,传统课堂的边界也正在被重新定义。教师们开始探讨和开发AI教学更强大的功能,未来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快乐、高效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
在记者采访中,教师们纷纷表示,教育领域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会因AI的出现成为可能。AI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成长个性化,更能较准确地测评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而言,AI的出现,是机遇也是挑战。群力实验第三小学校长王长山认为,AI融入教学,并不意味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与AI的“对话”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决定AI答案的精准度,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
继红小学校长孙欣也表示,面对AI,教师应更理性,坚守教育的初心,避免过度依赖AI可能带来的教育功能削弱。如何让课堂互动都有价值、如何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如何保持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联系,这些都是教师们不断改变和努力的方向。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承,是AI技术难以复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