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
公域、私域双“陷阱”
直播按流量归属平台分为公域和私域。
公域直播间 流量主要依赖淘宝、抖音等平台,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陷阱:1.洗脑式营销,平台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老年人的喜好,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2.主播、平台和商家的责任模糊,给退货造成一定难度。
私域直播间 流量主要来自微信群、会员系统等品牌自有渠道,通过特定链接或邀请才能进入。
陷阱:1.不法分子利用其封闭性,针对老年群体实施精准诈骗。2.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消费者举报时,难度较高。
公域引流+私域沉淀 这是公域与私域组合式的“精准围猎”:公域引流(朋友圈广告)→私域沉淀(加微信入群)→深度洗脑(每日8小时情感陪伴+恐吓式话术)→最终收割(高价购买产品)。
“坑老”套路
免费、中奖
1.“独家课程零元学,学会了在家躺着赚钱”。主播以免费课程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报名,再以各种借口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培训课程。
2.“恭喜您中了价值3000积分的豪华大礼包”。主播谎称老年人中奖,但要支付“手续费”才能领奖。
神药、专家
1.“它采用最前沿的基因疗法和纳米技术”。主播将普通商品包装成高科技“神药”,诱导老年人购买。
2.“我是医学博士、专家,治愈过各种疑难杂症”。主播摇身变为“医学专家”,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
古董、投资
1.“来自清朝的瓷器,保存完好,价值连城”。主播通过夸大藏品价值、编造名人求购故事、承诺高价回收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古董”。
2.“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20%,稳赚不赔”。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老年人参与虚假投资项目。
温情、卖惨
1.“我就是您的好儿子、好姑娘”。主播通过嘘寒问暖、认干亲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信任,进而推销高价商品或诱导老年人进行打赏、转账。
2.“如果卖不出去,我就要倾家荡产了”。主播编造悲惨故事,让老年人心生怜悯,主动掏钱做“善事”。
自动扣款
一些老年人在浏览新闻、点击链接时,被诱导进入直播间,而后被诱导绑定自动扣款业务而不自知。直到查看支付宝、微信支付记录,才发现已被长期扣款。
防骗方法
1.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验证码。付款时选择官方渠道,切勿私下交易。
2.开启国家反诈中心App的“诈骗预警”功能。子女可为老人开通微信“亲属卡”或支付宝“亲情卡”功能,同时设置支付限额。
3.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产品信息和主播身份。药品认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官网,在“药品——药品查询”栏目进行查询验证。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可前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4.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保留证据,保存直播画面、产品包装、原始聊天及转账记录。据《扬子晚报》
“只要198元,就能买到价值万元的养生仪!”直播间里传来让人“振奋”的吆喝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老年人不仅学会了直播购物,还沉迷于此,两眼一睁,看到熄灯。但是,直播间正成为老年人新的消费“雷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直播间坑骗老年人的案例层出不穷。本应是分享快乐与知识、提供购物便利的平台,不应成为“坑老间”。在此提醒老年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远离直播间里的各种陷阱,守好您的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