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馆子”留痕岁月 咖啡店书店浪漫诗意

千米长街成为年轻人宝藏小街

字数:2,622 2025年03月31日 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阴祖峰 文/摄
  在道里区工程街,岁月留痕的居民楼和价廉物美的“苍蝇馆子”保留着它曾经的模样。与之相对的是这条1000多米长的街上,悄悄“生长”出四家精品咖啡店、两家独立书店、一家相机相纸店、一家美式复古理发店和两个手工作坊……年轻的店主们抱持着颇具松弛感的经营理念,一边诗意生活,一边努力奋斗。
  因缘而聚
  成就“宝藏小街”
  工程街上的青春气质和文艺气息,从叁果咖啡开始。
  2019年,26岁的小白将创业赛道锁定在精品咖啡店。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工程街上的店面成为最优选。6年打磨,凭借优质的自烘咖啡豆和超绝的手冲技术,“叁果”站稳了脚跟、闯出片天地,被咖友们推举为“哈尔滨咖啡三巨头”之一。小白赋予“叁果”的定位是“老百姓的咖啡”。
  随后,NOISE噪音手工皮具工作室、Thirty Birds(30只鸟)原创手作工作室相继落户工程街,主理人分别是赵磊和杨茜茹,两人是夫妻,秉持着互不干涉、互相帮助的原则,平日深居简出、潜心创作,皮具定制产品和手工原创作品颇为“出圈”。
  “房租便宜、地段不错、闹中取静,附近还有很棒的咖啡店。”杨茜茹是安穷斋独立书店的熟客,听说店主魏嘉轩由于老店漏雨正为找不到新店发愁,便向她主动推荐了工程街。2023年,安穷斋独立书店从原址迁来。
  野峪山谷·手冲咖啡专门店老板李锦涛在咖啡业工作超过十年,和安穷斋一样是老店新址,希望在工程街上打造一个咖啡豆的品鉴和体验空间。
  2024年,工程街迎来小店的井喷时刻。2月,北漂归来的张阳到“叁果”喝咖啡,在与小白的聊天中得知附近有店招租,正有创业想法的他迅速租下对面15平方米的小门市,开启了宝丽来供销社的光影之旅。3月,倾注了马岩全部心血的“半见书局”书香盈门,主打颜值和内涵双在线。在与朋友合伙开办咖啡店试水成功后,原本从事摄影师工作的王庆楠决意打造自己的自烘焙咖啡店,他与李锦涛本就相识。4月,发财咖啡成了“野峪山谷”的邻居。也是这一年,来自山东威海的隋鑫决定留哈开店探城。10月,COFFEE YIN开门迎客。
  相似业态的聚集,让工程街的文化属性愈发凸显。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选择在此碰面交流,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小店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工程街就在这口耳相传中慢慢“出圈”,渐渐成为“宝藏小街”。
  共生共荣
  做纯粹的文化创业者
  “安穷斋”用“叁果”的咖啡豆,“叁果”给“安穷斋”推荐好书,“野峪山谷”给到店顾客介绍“发财”的甜品,“安穷斋”和“半见书局”都寄卖“30只鸟”的产品……左邻右舍的老板们从不追求一家独大,大家差异化经营,彼此推荐、相互帮衬、共生共荣。
  “这里每一家咖啡店的产品和环境都不一样,我家主营咖啡豆,每一种都‘有名有姓’,稀有品种还有编号证书。”李锦涛是名资深咖啡师,多次获得全国性咖啡赛事大奖。
  “客人不多时,我就找涛哥,还有隔壁的Barber Shop和对面的宝利来老板聊天,除了不聊工作其他都聊,吃的喝的玩的。”“发财咖啡”是工程街上唯一提供自制甜品的自烘焙咖啡店,王庆楠和妻子张思佳是互补配合、互助创业的“咖啡伴侣”。
  杨茜茹曾经是一名金融培训讲师,辞职后,她捡起一直喜爱的美术设计,用手中的陶泥表达情绪、讲述故事。天马行空的创意和色彩绚烂的搭配,让雪花杯垫、树叶摆件、耳饰吊坠等作品在小红书等平台迅速出圈。
  工程街上的店主们,将全部心思都用在提升细节把控和体验感上,努力在经营中与顾客共情、与文化共鸣,并丰富着城市的消费业态和消费场景。
  闻香识城
  哈尔滨带给人幸福感
  漫步工程街,咖香氤氲、书香弥漫,全无都市的喧嚣。
  “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会来工程街看看书、喝喝咖啡,这是我一周中最惬意放松的时光。”市民方女士经常带女儿探访哈尔滨的特色咖啡馆,让小朋友感受家乡的欧陆风情。广州的林先生则喜欢“打卡”咖啡馆,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来初识一座城。
  “哈尔滨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值得每一个人停留下来细细品味。”2023年冬天,隋鑫从家乡威海来到哈尔滨旅游,这里的人间烟火、冰雪美景和风土人情让他流连忘返。没有太多犹豫,他立刻决定留下来,了解这座城市。
  隋鑫的经历十分丰富,在韩国留过学、在青岛创过业,卖过咖啡豆、开过“剧本杀”。来哈后到工程街打卡,瞬间让他爱上了这里。恰好赶上某店出兑,他顺利接手。店名中的“YIN”,隋鑫希望消费者能有自己的解读,“因”也好,“瘾”也罢,主随客便。小店满是情绪稳定的“卡皮巴拉”萌宠。蛇年春节,隋鑫的母亲和表姐来到哈尔滨,他兴奋地带着她们到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广场、冰雪大世界等景点打卡。“表姐非常喜欢哈尔滨,准备来哈和我合作开一个更大的咖啡店。”
  “在中国城市宜居排行榜上,哈尔滨列全国第四,无论是与亲朋好友相聚,还是独自一人静静发呆,都能让人感到愉悦与满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幸福感吧。”隋鑫说。
  为爱发电?
  一边诗意一边奋斗
  “非常感动哈尔滨有这群可爱的人,坚持喜欢的事儿。”“能感觉出来店主是在用心经营心中所爱,并且希望把这种美好带给来过的人,而我感受到了这种美好。”网友们这样评价。纯粹的咖啡从业者和独立书店很难轻松赚钱,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扎根工程街,用对生活的热爱支撑着他们的经营,并将其中的养分反哺他们眷恋的城市。
  “我们做的是精品手冲咖啡,很多都是老顾客的生意,但一直也都有新面孔到店,这也是支持我经营下去的一个动力。”小白说,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曾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起顾客们在喝上一杯满意的咖啡时的松弛感和幸福感,都会告诉自己应当再坚持一下,就像“叁果”的Wi-Fi密码一样:he hao zai lai(喝好再来)。
  “开店首要当然是赚钱,起名‘发财’就是希望大家都发财,这样才会来店里喝咖啡。”王庆楠说,现代都市人压力大,需要适时按下工作或生活的“暂停键”,在尽情放空中纾压解疲。
  “阅读能够积累知识、扩大视野,这都是潜移默化的。不用办理会员和储值,可以直接打折,希望所有喜欢阅读的朋友都能来。”对于书店这门生意,魏嘉轩更多的是希望和读者们共享这个“港湾”,用来阅读、自习、放松都好。
  “许多中老年朋友来到书店,他们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马岩将“半见书局”定位为“社区书店”,欢迎全龄读者选书读书,更欢迎社区居民来溜达聊天。成立一年来,“半见书局”策划了专题展,举办了沙龙、英语角、美育课堂、话剧创作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以更接地气、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形式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互动,这也是“半见书局”渴望承载的“社区书店”内核。
  直面现实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工程街上的年轻创业者们不仅“用爱发电”,他们对小店经营既用心又努力,“佛系”背后是每日的认真工作和心中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