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堃雷 文/摄
24日,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游泳馆召开。会上全面总结了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年全市体育工作进行了部署。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今年力争实现2.6平方米以上
2025年,哈市将围绕“春动·冰城”“跃动·哈夏”“冰雪·上合”“文化·亚冬”四大板块和“全民健身”“全民上冰雪”两大系列,引进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快推进5个体育公园项目和5块笼式足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打造“30分钟冰雪健身圈”,浇建室外公益冰场、社区微型冰场、学校冰场(冰道)500块。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均体育面积,力争实现2025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持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围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谋划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43项。办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全民上冰雪”“赏冰乐雪”系列活动,以及大众速度滑冰、大众雪地足球、大众轮滑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指导各区、县(市)广泛开展群众“三大球”活动、“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做好各区“社区运动会”活动组织。持续推进“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农村地区女性体育人才。开展“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15场。做好亚冬会场馆(场地)赛后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包括亚冬场馆、各区气膜馆在内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平均每天开放不低于3小时。
场馆资源、训练资源
将定期有序向青少年群体开放
开展“运动队开放日”活动,定期将场馆资源、训练资源有序向青少年开放。开展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力度,面向幼儿、成年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体质测试。
吸引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全国知名体育赛事落户哈尔滨,挖掘培育哈尔滨自主品牌赛事和地域特色赛事。全力支持体育产业协会会员开展宣传推广、招商推介和交流培训,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育产业市场主体。通过整合体育、教育、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各类资源,开展冰雪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持续推广冰雪运动精品旅游路线,全力支持近郊中高等级滑雪场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大众越野滑雪体验项目。
打造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引进先进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拓展冰雪装备市场。做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冰雪体育标准推广实施,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协同发展。对亚布力滑雪场、太阳岛公园等现有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打造集户外健身、休闲娱乐、特色旅游为一体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动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持续推广包括雪地自行车、雪地足球、冰球等在内的上合冰雪体育赛事,继续办好哈尔滨马拉松、“华艺杯”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亚洲速度滑冰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等重点赛事,构建“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