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7个半小时,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十九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字数:1,465 2025年05月01日 时事

 
 
  王浩泽   蔡旭哲    宋令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采取“快速返回方案”
  回家路用时7个半小时
  神舟十九号返回舱采取“快速返回方案”,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到了5圈,用时7个半小时。大幅缩短了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的返回舱内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
  经过5圈的准备和等待后,最后的冲刺阶段就开始了。在大约50分钟时间里,返回舱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这一路,返回舱要穿越重重难关。
  在此期间有四步关键动作:第一步,两次调姿、轨返分离。这组动作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完成。两次调姿、轨返分离的过程持续大约120秒。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第二步关键动作来了——推返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被烧毁,而返回舱独自返回地面。返回舱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第三步关键动作来了——开伞。第四步是着陆,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四个着陆反推发动机会同时点火,返回舱进一步减速,最终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安全着陆。
  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身体健康
  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航天员蔡旭哲出舱后表示,在太空中,我们无数次凝视着美丽的蓝色星球,这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共同守护好。尤其是空间站舱壁外面的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是太空中最亮的色彩。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此次任务,我带着两名“90后”,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付的任务。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保持奋斗姿态,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书写新篇章!
  “90后”男航天员宋令东出舱后表示,此刻的心情非常自豪、幸福!也充满了期待。为祖国出征太空,我是幸福的;脚踏实地的感觉,也是幸福的。
  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出舱后表示,回家的感觉真好,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此刻,我就身处在我们祖国大地之上,我最想说的就是,祖国母亲,您远行的儿女回来了!在空间站里,每当我望向星空,我都深深坚信,我们中国航天人一定会越走越远,我们必将迈向更加深远的太空。
  据报道,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4月30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
  据介绍,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在轨驻留183天
  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神舟十九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
  任务期间,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蔡旭哲已执行5次出舱活动,成为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3名航天员共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建成国际首个空间光晶格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原子温度冷却到了数十pK,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生成了各类样品,将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应用成果。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中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