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他妈,我走后你别再找老伴,我怕儿子受委屈”

老伴的临终遗言 让她好为难

字数:2,001 2025年06月15日 家春秋

  71岁沈女士是一位独居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唯一的儿子在外地生活。去年冬天,沈女士得了一场重感冒,吃了退烧药后,她特别想给儿子打个电话。虽然手机就放在床头,但她浑身没劲儿爬不起来,这个电话最后也没有打成。当时,沈女士就想,如果身边有个能递杯水的人该多好。最近,这样的念头频繁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而这件事情的根源,要从21年前老伴的临终遗言说起。
  那次突然摔倒
  让她动了再婚的念头
  沈女士和老伴住在同一条胡同,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后来,两人走到了一起。1978年,沈女士到一家工厂上班,老伴参军入伍去了西部边陲。从此,两人过上两地分居的生活。老伴在部队表现优秀,入了党、提了干。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儿子,老伴每年都有一次探亲假,平时他们鸿雁传书,再加上沈女士工作比较忙,所以没感觉多么孤独。
  1998年,老伴转业回到家乡,他们一家三口终于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老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2004年秋天,老伴离沈女士而去,临走前他拉着沈女士的手说:“孩儿他妈,我走后你别再找老伴,我怕儿子受委屈。”沈女士当时哭着点头,没敢多想以后的日子。
  老伴走后,沈女士整天对着他的照片发呆。儿子那时已经上了大学,只有寒暑假回来住几天,大部分时间家里就沈女士一个人。虽然孤单,但想着将来儿子有出息,也就熬过来了。
  2009年,儿子在石家庄的一所学校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且找了个当地的女朋友。那年,沈女士55岁,每天除了去菜市场,就是在家看电视。有一次,沈女士突然感觉头晕目眩,重重摔倒在地。等儿子回到家,沈女士才跟他说起这件事。那是沈女士第一次动了再婚的念头,她觉得随着年龄的增大,身边得有个人互相照应。
  儿子坚决阻拦她再婚
  叫她帮忙带孩子
  2011年秋天,沈女士给儿子打电话,说了想找个伴儿的想法。本来想儿子是知识分子,对她再婚应该是支持的,起码不会阻拦。可没想到儿子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后,突然提高嗓门说:“妈,你怎么能这样想?我爸走的时候你答应过他的!再说我现在刚成家,同事知道我妈再婚,我面子往哪儿搁?”儿子越说越激动,最后说,“这两天你就来石家庄,和我们一起住。”
  沈女士没想到儿子反应这么大,其实她自己也纠结,老伴的遗言像根刺扎在心里。既然儿子反对,那就死心吧。之后,沈女士搬到石家庄,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孙子出生后,沈女士帮忙带孩子,每天忙忙碌碌,倒也没空想别的。
  2018年,儿子调到南京工作。没过多久,儿媳带着孙子也去了南京,沈女士不愿意再换新环境,便留在石家庄。刚开始觉得挺自由,不用接送孙子,也不用给全家做饭,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沈女士每天早上逛公园,晚上就去跳广场舞。可她慢慢发现,广场舞队里的姐妹们都有老伴陪着,跳完舞手拉手回家。而她每天回到80平方米的房子,开门后只有冰箱“嗡嗡”响。
  添加20多人联系方式
  最后一个也没谈成
  2022年春天,沈女士终于下定决心,到石家庄一个露天的老年相亲角相亲。沈女士带了一张照片,并在纸上写明:“丧偶,68岁,有退休金,身体健康。”有几位老先生先后来搭话,他们有的问有没有房子,有的问是否和子女同住,还有的听说沈女士的儿子在南京工作,担心她生病后没人照顾。
  在这些人中,一位退休教师引起了沈女士的注意。他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气质斯文儒雅、文质彬彬。认识后,他经常约沈女士到公园散步。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两人想领证结婚。沈女士回家给儿子打电话,他在电话里说:“妈,你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万一对方图你房子怎么办?”这句话让沈女士犹豫了。后来这位退休教师说,以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要AA制,沈女士觉得没意思,就断了联系。
  此后,沈女士又陆续见了几位老先生。他们要么脾气古怪,要么子女反对。有一次,一位老先生的孩子直接问沈女士:“阿姨,你有多少存款?将来生病谁负责?”沈女士一句话没说,扭头就走了。这两年,沈女士先后去了几个相亲角,添加了20多位老先生的联系方式,可最后一个也没谈成。
  守着一句承诺
  把自己困了20多年
  最近,沈女士总在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老伴临终时的话。他走时,沈女士才50岁,要是那时候找,或许还能遇到合适的。可沈女士守着一句承诺,把自己困了20多年。这些年沈女士遵守诺言,可换来的却是内心的孤独。儿子每月打两次电话,每次都说“注意身体”,但他不知道,沈女士需要的不是只打个电话,而是身边有个人能说句“今天天气冷,多穿件衣服”。
  去年秋天,沈女士回了趟老家,见到了老姐妹。姐妹的老伴去世后,她就改嫁了,现在和再婚老伴每天遛弯买菜,日子过得很幸福。她对沈女士说:“姐,咱们苦了一辈子,晚年就该为自己活一回。”这句话让沈女士哭了很久,她何尝不想为自己活一回。可现实是,沈女士这个年纪再找老伴,难于上青天。
  如今,每当看到大街上有老两口互相搀扶着过马路,或是坐在长椅上轻声聊天,沈女士就会想,如果那时没答应老伴那句“永不再婚”的遗言,现在会不会不一样?或许沈女士早就找到了合适的人,不会在生病时没人照顾,不会在相亲角被人挑挑拣拣。□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