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食用冰糖老鼠干、直接大口喝食用油……

猎奇怪异吃播咋成了流量密码?

字数:1,693 2025年06月19日 时事

  新鲜芦荟剥皮后蘸蜂蜜,主播一边说着“这样特别好吃”,一边止不住地想呕吐,眼眶憋得通红,艰难地做吞咽状。这是记者近日在网上看到的直播画面,当主播“华××”开始吃些“新鲜玩意儿”,直播间在线人数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人。记者注意到,类似的猎奇怪异吃播直播和视频在平台上还有很多,这些主播不仅将非常见食材做成食物,有些甚至直接进食活金鱼、死老鼠、喝食用油等,完全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
  吃的越怪越有流量
  “××图图”是一名吃播主播,其视频内容以“大胃王”、猎奇为主,经常有弹幕和评论表示这些视频让自己看得“心里不适”。
  例如有一期视频,主播下了一大锅清水面条,里面放上几条活的金鱼,水中还清晰可见鱼的排泄物。只见他一口气将满满一锅面条吃完后,又端起锅将里面的汤喝完。
  主播“冰糖××”在视频中将各种非常见食材做成食物,比如冰糖老鼠干、鸵鸟屁股蛋挞、水煮牛肉夹乌梅等,随后将食物送进口中,一脸痛苦地咀嚼并吞咽。
  还有几名主播直接大口大口喝起油来——“××吃一吃”出了“油炸面包”“灌油面包”“喝油面包”等多期视频,视频开头她先喝了一碗油,盘子里摆满了用油炸过、一捏会出很多油的面包,随后将其吃完。还有主播直接将大桶食用油倒入500ml的矿泉水瓶中,随后一口气喝完。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猎奇怪异吃播视频的观看数据都还不错,甚至吃的东西越怪越有流量。比如“腊腊××”一期吃油炸面包、喝油的视频,有2.4万条评论,转发量超47万。
  不要误读立法精神
  一些听上去就反胃的食物,主播是怎么吃进去的?
  有曾做过吃播的博主近期发视频揭露,有些吃播为了将怪异猎奇的食物吞进去,甚至会将味觉神经切除,只要屏住呼吸,什么东西都可以咽得下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钟嘉玮表示,猎奇怪异类食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比如喝油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引起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泻,长期还会导致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有些主播吃饺子喝了二斤醋,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消化性溃疡等问题。
  有人认为,这些吃播用到的食材本来一般人就无法吃或者很少有人去吃,所以不会导致浪费的问题。
  对此,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施志广说,这是对反食品浪费法立法精神的严重误读。该法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这里的“浪费”不是结果性的衡量(是否吃掉),而是过程性规制:是否通过网络传播形式,诱导、表演或鼓励浪费性消费行为。即使食材本身并非大众普遍食用对象,一旦通过视频表现为“为了猎奇、炫技、博流量而弃之”,仍可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浪费”。
  取证难治理难度大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实时在线传播营业性演出活动,不得含有“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暴力、低俗,摧残表演者身心健康”的内容。近年来,针对吃猎奇怪异食物的出格引流行为,多家平台开展了整治,比如搜索相关词条会弹出“拒绝浪费”提示,情节严重的会被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何猎奇怪异吃播仍能成为流量密码?施志广认为,根源在于平台算法让“极端内容”能触发用户停留、评论、转发等行为的奖励机制。这类内容往往突破常规伦理、刺激感官,迅速满足一些观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具有极高的信息传播黏性。
  施志广表示,当前吃播账号多采用虚拟主体运营模式,一旦某个账号被封禁,相关人员可迅速通过更换IP地址、转换平台、变更身份等方式重新上线。而现行监管工具缺乏跨平台、跨账号的动态追踪机制与联合响应能力,难以有效应对此类情况。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宏臣说,《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等规范性文件需要进一步细化实施办法,将网络猎奇怪异吃播的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建议明确不得使用以下食材或不得展示如下画面:不得食用国家明令禁止捕杀和食用的野生动植物;不得食用有毒有害食材,或者需要专业人员处理后才能食用的食材;不得食用明显不符合人们习俗的食材;不得展示动物捕杀等血腥画面;不得展示引起人们心理或身体不适的画面;不得以超过正常饮食量暴饮暴食或者假吃、催吐等欺骗方式直播;其他不利于身体或心理健康的直播内容。
  据《法治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