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和直播间宣传的跨境电商“致富经”。
邓博搭建的“海外店铺”中上架的部分“商品”。
“客服”引导受害者下载第三方App或进入第三方网站。 你是否在短视频或直播间里刷到过这样的广告——“只需一杯奶茶钱就能搭建平台做跨境电商”“一件代发、无需囤货、平台推流”“开个网店就能躺着赚老外的钱”……真有这样唾手可得的“致富机会”吗?近日,多位市民反映,他们被短视频广告引流到直播间,在主播的推介下通过第三方软件开通了“跨境电商店铺”,本以为能依托“大平台”创业赚钱,却很快被骗得血本无归。
短视频引流到直播间
声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
邓博(化名)清晰地记得,2024年11月26日,他意外点进了一则短视频,被其宣传的“致富经”吸引。邓博说:“我是在一款App上听小说之后,直接给我推流某短视频社交平台的跨境电商,只要一打开这个平台,直播间就会推流给我这些内容,而且说每个城市只有几个名额。”
主播在直播间中说:“全国布局了200多个城市、800多个县城,现在是内测阶段,每个城市只有宝贵的3-5个位置,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管理后台就行……”在主播奋力吆喝的直播间中,做跨境电商被描述为只需“花一杯奶茶钱”就可以试一试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且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主播强调:“不需要粉丝、不需要交保证金,给大家7天的时间去试,合适、满意,咱们坚持做,经营权是永久的,不合适、不满意咱们随时退。下单就可以开通,把店铺交付给您,咱们花5-10分钟就可以上手了……”
主播反复介绍入行“门槛”后,邓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直播间下了单。按照所谓客服的说法,不需要任何执照、资质、货源,只需开通“海外店铺”并及时处理好每一笔订单,就能轻松高效做副业。邓博点击对方发来的第三方链接,按其指引下载App,搭建“海外店铺”的过程并不复杂。“客户”下单什么商品,买了几件,定价多少,“店铺”的后台页面呈现得明明白白。这一模式要求“货品”由店主先行垫资,“平台”代为采购、直接发货,“收益”来自于每一单的差价和提成。
网售货品需先垫资购买
后台显示资金到账却提不出
方玲(化名)和邓博的境遇相似,她说“运营导师”这样给她解释赚钱的逻辑:“假设有一个人在我的店里买了一件童装,销售这一单我有20%的利润佣金,但是首先我得去进货,比如要卖60块钱,我就拿50块钱去进货,进完货我才能赚到10块钱。我说‘你们不是在直播间宣传一分钱都不要吗?’他说‘你是想天上掉馅饼,你是在做生意,产品被别人买了,是不是要发货过去?人家买了,钱不会先付给你的,因为要保证顾客的利益,他要换货、退货,平台肯定要你先垫钱’,我觉得他说得蛮有道理。”
方玲和邓博开始“垫钱铺货”,他们以为,按照网购的基本逻辑,自物流签收后最迟七天就会自动回款,到时就能提现,还本、获利。在搭建好的“海外店铺”后台,所谓“订单进度”“利润数据”都清晰可见。而运营之初,对于小额回款,邓博提现到账也很顺利。他回忆,对方称“垫付货款”以美元结算,需要换汇,要求店主以指定方式向其转账。
邓博说:“在他的App里都可以查到那边收货是发到什么地方、我们在什么时间发货、商品在路上的行程。因为我一直是垫付资金,在我的‘店铺’里显示资金已经回笼到我的账户上了,但是我提不出来,一共是127000元垫付货款。”
想要闭店等回款
对方称需支付7万“推流费”
很快,一笔十万元回款的缺口让邓博再难维系为货源垫付,他决定向“运营导师”申请闭店,希望待回款到账再重新开店。这时,“解决专员”发来的一份盖着某短视频社交平台国际电商财务部公章的电子通知,直接让邓博傻了眼——因其店铺经营未满30天,“推流费”需要店主自己承担,按一个访客浏览量价值1美元计算,这笔费用折算成现金超过7万元人民币,缴纳完“推流费”才能清算本金和利润,“闭店”这条路压根行不通。
方玲也在持续的垫资中无法全身而退。“订单”数量和金额越来越高,小店看上去“生意兴隆”,但回款却越来越慢。协商“暂停营业”后,店铺却莫名来了更多同样的订单,需要继续垫付,方玲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已落入骗局。在警方的协助下,方玲只成功追回了一张还没有被用掉的价值2000元的“购物卡”,而她在所谓“跨境电商”业务中共投入了3万多元。
向用户展示假资质
引受害者入私域进一步设套
在某短视频社交平台直播间直播,以该平台的名义吸引用户开设所谓“海外店铺”、做“跨境电商”生意,这些主播和所谓“客服”甚至向用户展示的假资质、用的假公章都以该平台为名。而实际是,他们把受害者引入私域,进一步设置套路,第三方App里所有的订单页面全是伪造。
直播间里主播通常会说:“你帮该短视频社交平台卖货,该平台给你分配流量,不是给你开通分店,是开通该平台分店卖货的权限,你相当于该平台分店的售货员……”
对于直播间里主播的说辞,方玲向该短视频社交平台提出质疑:“有一个戴帽子的男主播,第一天在‘德尔塔’直播间里面,第二天被投诉了,就跑到‘嘟嘟’直播间接着播,今天又在另外一个直播间,连续三天跳了三个直播间。他在直播间里说是你们平台的,打着你们的名号,还有工号、身份证,营业执照都搞出来了,委托书、授权书都在你们名下,你们没关直播。你们的名声被借用了,你们都没有来澄清。”
一位该平台客服人员对方玲回应称:“这些人跟您一样都属于平台用户的身份,平台每一个用户在开启直播权限、包括进行相应直播时,我们没有办法每一分每一秒针对每一个直播间主播说的每一句话监控。有很多用户利用直播平台骗取其他用户的资金,现在肯定不允许,所以前期都是建议您遇到这种直播间千万不要相信,第一时间提交对于直播间的举报。”
“0元开网店”骗局
在各反诈平台早已多次曝光
实际上,“无货源跨境电商”骗局在各反诈平台已被多次曝光:诈骗团伙首先会通过社交平台广泛投放“0元开海外网店”“免费搭建店铺”等广告,展示虚假的订单截图和高额盈利提现记录;再假冒运营官方,以客服身份让用户下载第三方软件,虚构接单、发货、提现等电商标准化流程。待受害人注册“开店”后,诈骗团伙通过后台操作使“店铺”流量大增,“订单”不断涌来,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垫付货款”,并以美元结算、需要换汇为由,让用户通过付款码、银行账号、云闪付、虚拟币甚至现金等方式转账。
当受害人投入资金越来越多、“账户”不断升值,想要提现时,就会遇到“账户异常”“系统维护”“操作失误”等理由提现失败。若想解决问题,对方会要求受害人不断缴纳“解冻金”“手续费”等,直到受害人察觉自己被骗,随后关闭虚假平台、拉黑联系方式,让受害者追悔莫及。遇到这类情况,即便报警,追回资金也困难重重。多位受害人透露,几乎所有人在得知被骗后都选择了及时报警,但鲜有追回全部损失的案例。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占领解释:“从民事角度来讲,直播间经营者为了规避风险,有可能采取一些逃脱法律责任追究的方法,比如用他人身份注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最后起诉了直播间的经营者,判他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但是没有办法追究到行为人背后的实控人,而用于注册直播间账号的个人或者是机构,也有可能不一定有相应的偿付能力,比如就是注册的空壳公司,这种情况下要追回损失可能就相对比较难了。类似这种案件中受害者维权,特别是通过民事途径维权行不通、很难真正追究损失之后,主要还是靠刑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当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境外,而且支付工具是一些虚拟货币,追查可能更加困难。”
据央广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