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口湿地来了“三有”动物野兔

专家:生态好,城区也有生存环境

字数:766 2025年07月02日 都市圈

  本报讯(记者 王铁军)随着哈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与不太常见的“稀罕物种”偶遇的机会也多起来。近日,哈市摄影爱好者在呼兰河口湿地内抓拍到一只萌萌哒的小灰兔,引起网友很大兴趣,到底是不是野兔呢?
  “我那天为拍猫头鹰去的呼兰河口湿地,结果却有意外收获。拍完猫头鹰,回身就看到这只兔子,灰不溜秋儿的,‘猫’在草丛里面,太可爱了!”摄影爱好者史敏捷拍摄野生动物已有十几年时间,哈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鸟类和小动物,她拍到过很多,也认识许多物种。“这个肯定是野兔!”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还是第一次在城区内抓拍到野兔。当时,这个胖嘟嘟的小家伙警惕性很高,竖起耳朵、左顾右盼,突然一溜烟儿地跑跳,消失不见。
  记者将史敏捷拍摄的照片拿给专家辨别。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许青教授说,这是野兔,它的名字叫“草兔”。在我省主要栖息分布有3种野生兔子,分别是草兔、东北兔、雪兔。其中,草兔和东北兔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雪兔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草兔一般栖息于农田或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低洼地、灌丛及林缘地带,城区内很少见到。
  许青表示,呼兰河口湿地是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的代表,这里水丰草茂、食物资源丰富,为各类野生动物“安家”栖息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草兔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这片湿地具备藏身的环境,地带适宜它们既能瞭望敌害,又不太影响奔逃,且附近就有食物和水源,方便栖身和生存。
  链接
  草兔的听觉、视觉都很发达,生活于地面,不善于掘洞,善于奔跑,多隐藏在灌丛中或石缝内。它们昼夜皆活动,黄昏时分最为活跃,主要以杂草、树皮、嫩枝及种子等为食。草兔的眼睛特别大,置于头的两侧,为其提供了大范围的视野,真可谓“眼观六路”;缺点是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能分清物体,在快速奔跑时往往来不及转动面部,经常会撞墙、撞树。
  本版图片由 “哈报手机记者” 史敏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