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考志愿规划行业持续火爆,一些教培机构宣称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零门槛”“速成”“包拿证”,实际上涉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一边是高考志愿规划行业持续火爆,另一边则是培训考证市场存在乱象。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教培机构的宣传中,该行业没有学历和专业限制,只需花钱便可短时间内快速拿证。在交费参加培训之后,很多学员发现,手中的所谓“国字头”证书并非“权威”,商家承诺的“介绍接单”也成了空头支票。
机构五花八门
收费标准发证机构各不相同
“官网备案”“全国通用”“终身有效”……顺着一条广告,记者联系到一家江苏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教培机构。客服表示:“证书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颁发,是该领域最权威的。”该机构推出的课程售价为880元,包含报名、培训、题库以及考试发证的费用。在记者咨询过程中,客服反复催促记者报名:“半个月后开考,再不报来不及了,已经有几百人交费了。”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还联系到另一家同样声称是“中央电教馆”发证的教培机构。对方发来的证书内页显示,该证书为“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等级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级),与上一家机构的证书内容、印刷样式如出一辙,但培训费用和考试时间却不相同。这家教培机构位于河南,客服彭老师告诉记者,“整套费用为2200元,‘6·18’活动月特惠价1600元。”关于考试时间,对方表示“两个月一批,最快8月初线上考试,考后两个月下证”。记者担心“考不过”,彭老师称:“免费补考,直到过为止。”
记者发现,发放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的机构可谓五花八门,既有“中字头”“国字头”单位,也有行业协会、学会,还有无法检索到相关信息的单位,让人难以辨别。同时,一些机构为夸大证书含金量,故意模糊其性质。江西某机构声称,他们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颁发,是该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很高,交5980元学费就可以先制作证书水晶牌”。
据记者了解,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未被列入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存在所谓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记者注意到,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于今年6月发布声明称,该中心未开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课程,从未颁发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3年7月也曾发布声明,宣称并未开展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且没有颁发任何此类证书。
费用动辄上千元
学费交了收不到证书接不了单
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培训、考证费用动辄上千元,为何仍能吸引不少学员?记者发现,不少教培机构瞄准大学生、宝妈等群体的兼职需求,强调高考志愿规划师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上述江苏的教培机构告诉记者,2024年6月考证的一位学员,在报考季“3天赚了3万元”。山东的一家机构举例称,一名高考志愿规划师每年最多能服务50位考生,高考报名人数众多,而目前全国从业者只有不到2万人。
在教培机构口中,要想入行“分一杯羹”,交费考证是前提。一家北京的机构介绍,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后,学员既可以自主找渠道接单,也可以选择入驻该机构成为兼职高考志愿规划师,由机构老师分配客户,并提供独家数据库,首个报考季至少能赚到1万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却发现数条关于该机构的投诉。一位投诉者表示,自己2024年6月5日通过考试,到7月21日仍没有收到证书,且教培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荐客户。记者注意到,这个报考季,很多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曝光了相似的套路,有的机构还翻新了花样。例如,一位消费者表示,机构曾承诺,学习结束后会分配20—70单任务,每单给予400—1000元报酬,结果却设置考核门槛,以其“未通过考核”为由不予派单。
北京盈善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清鑫向记者表示,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些机构以“无门槛入行”“需求大竞争小”等话术吸引学员,涉嫌违反上述规定;若以“培训证书”冒充“职业资格证书”,则违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培训学员构成欺诈,情节严重的,则构成诈骗罪;如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向学员承诺“介绍就业”而未兑现,同样构成违约或诈骗。
编造挣大钱幻象
报名考证者成了待割的“韭菜”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之所以火爆,主要源于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高杭分析称,当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不少家长对相关信息缺乏足够了解,由此,一些个人和机构从中发现商机,利用信息差贩卖焦虑。
高杭向记者表示,高考志愿规划师的速成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项服务的核心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洞察、对相关学校和专业优势的动态信息更新和全面细致梳理,以及对学生个体特征和家庭社会资本的科学研判。”他说,“所谓的‘速成班’,大多只是传授入门知识,或是人云亦云式的照本宣科,为报名考证者编织出一个‘学完就能当网红、挣大钱’的幻象,属于一种‘割韭菜’营销。”
张清鑫建议,相关部门应对“速成培训”“包拿证”等违法广告开展专项治理,惩治冒用官方名义发证的行为,并要求平台下架违规课程。同时,建立行业白名单制度,将从业人员纳入备案管理,禁止未备案的“黑机构”涉足“高报师”的培训业务。张清鑫提醒有就业需求的群体,要增强辨别能力,切勿盲目投入时间和金钱参加相关培训。高杭认为,规制此类考证乱象,要先引导高报市场回归理性,突破口在于丰富高考志愿填报和学业规划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同时,他提示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规划师的建议只能作为决策参考,唯有结合自身实际,多方面获取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选择。
涉嫌发布违法广告
北京一家培训机构被立案调查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称,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涉嫌发布高考志愿规划师速成培训违法广告被立案调查。经查,该机构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布广告,以零基础、无专业限制、就业前景广阔等为噱头,吸引学员购买相应课程培训包,开展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速成培训。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一支队副队长李璞告诉记者:“这些广告的内容涉及零基础、速成以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我们已经对该公司涉嫌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也责成公司进行内部整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广告对服务的内容、允诺等应该准确、清楚、明白。该机构的行为涉嫌含糊表述其培训服务的效果与职业前景,会对求职者造成误导,容易让有就业需求的群体盲目投入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同时,此类低门槛、高包装的所谓“专业服务”,也会误导家长和考生,错失理性填报志愿的机会。
调查发现,学员购买这家培训机构的网络课程后,再通过该机构内部的一个线上考试,考试合格就可以收到一份培训证明。但实际上,这份所谓的培训证明只是这家机构自己发放的,并不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可。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一支队副队长李璞说:“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高考志愿规划师这个行业,并不是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当中,不属于国家承认的职业,也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提醒广大有就业需求的群体,请勿轻信个别培训机构所谓的培训速成、证书权威以及就业保证等违法违规的广告宣传。”
综合央视新闻网、《工人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