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后代红妹是我对桌

字数:1,796 2025年02月21日 副刊

 
  □杨石
  有一首传唱经久不衰的歌叫《同桌的你》,这首歌曲表达了学生时代同桌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对那段时光的怀念。而我今天要写的是抗联后代、我工作时期的对桌——红妹,虽然红妹已英年早逝,但她作为抗联后代以及她身上的那种抗联英雄遗留的抗联精神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影响着我对抗联的历史、故事和精神的研究和传播。每当听到《同桌的你》这首歌,我就会想到对桌的红妹,想到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那就是抗联精神。
  红妹全名叫张红妹,是抗联烈士张甲洲的孙女。几十年前,我和红妹同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共处一个办公室十年,当时我任处室的处长,红妹任副处长。后来红妹被提拔为另一处室的处长,我们就不经常见面了。再后来得知红妹突发疾病,不幸英年早逝。回想与红妹共处一个办公室的十年,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通过与红妹的相处,我接触和了解了抗联的历史,对研究抗联历史产生了兴趣。
  红妹的爷爷张甲洲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张家油坊,20世纪20年代考入北平大学,后从事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根据工作需要又考入清华大学,先后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和代理北平市委书记。
  1931年我国东北被日本侵略者侵占。1932年5月张甲洲受党委派,回到家乡巴彦县组织成立了巴彦游击队,张甲洲任司令,赵尚志任政委,攻打巴彦县城,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第一枪。此后,巴彦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委。1937年中共北满省委决定将抗联3军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祁致中为军长,张甲洲为副军长,张甲洲在赴任途中遭遇敌人袭击,中弹牺牲。
  张甲洲烈士留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红妹父亲是长子,为了纪念张甲洲,红妹父亲给三个孩子起名时都带一个“红”字,分别是红妹、哥哥红旗、妹妹红兵。
  张甲洲牺牲时红妹的奶奶刘向书才23岁,她带着孩子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党组织找到了刘向书,刘向书参加了革命工作,在黑龙江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任幼儿园的园长。红妹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后来红妹到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
  红妹性格活泼、热情,加之在省政府工作,所以那些老抗联和他们的后代都以红妹为核心,有关抗联精神传承、抗联小分队活动等事宜,都到我们的办公室找红妹商讨,如此我就接触了这些老抗联和他们的后代,加之以前就对抗联的历史比较感兴趣,通过这些抗联后代的讲述,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抗联历史和抗联精神。
  那段时间,一些老抗联纷纷将他们写的宣传抗联的书籍送我留念。这些年,我先后接触了抗联名将王明贵的儿子、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原处长王晓兵;抗联名将于天放的儿子、哈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医生于绍雄;抗联名将赵尚志的侄子李龙;研究抗联历史的省委党史办处长张洪兴等。他们把自己编写的有关抗联的书籍送我,这其中有《王明贵的回忆录》《赵尚志传》《抗日联军传》《赵一曼传》《抗日名将张甲洲》和《不朽的功勋英雄的八十八旅万岁》画册等。
  2020年,在时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隋岩的鼓励下,我撰写了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后勤保障方面的文章,受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全国机关事务研究会的重视,登载在全国机关事务杂志上,并获得全国机关事务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后来我又被黑龙江大学后勤研究中心特聘为研究员,在“百大名家进校园”活动中,为该校政府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讲解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后勤保障和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红妹作为抗联烈士的后代,血液中流淌着英雄气节。红妹病情加重时,她正在外省,她预感这次是真的不行了,便让爱人给我打电话。她爱人说,红妹病逝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捐献遗体和器官,要用她有用的器官挽救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拯救更多的生命,这就是抗联烈士张甲洲革命精神的传承。
  当时听罢我热泪盈眶,放下电话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并联系省红十字会和哈医大一院,当地救护车驱车上千公里,在红妹生命结束前,把她送到哈医大一院。后来,听陪送她回来的人说,为了在到达医院前还能保持生命体征,以便进行器官移植,红妹用她那坚强的意志硬是撑到了医院后,才闭上了双眼。
  对桌的红妹虽然已经离去,但的她音容笑貌和那种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以及在即将离世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却不时地在我眼前浮现。特别是作为抗联后代的她,一直致力于宣传抗联历史、抗联故事和抗联精神。这些年,我作为她的对桌,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宣传抗联历史、抗联故事和抗联精神。我想,这是对红妹最好的纪念,更是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