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日明
19日,65岁的市民李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医生询问病史时吃了一惊,李先生已经失眠20余年,一直自行用药,因药物耐受失效,才来到医院治疗。医生表示,像李先生这样自行治疗失眠的患者,目前极为普遍。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失眠人群达3.1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2%,其中,慢性失眠症患者超1亿,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存在睡眠问题。同时,规范化认知行为治疗的知晓率不足15%,也就是八成以上的人没有将失眠视为疾病,倒是有超过60%的失眠患者首选自行服用安眠药或保健品,导致药物依赖率的患者高达38%。
睡眠障碍者
年龄呈现“沙漏型”
68岁的王女士是个“认真”的老人,她在睡觉的时候,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暗示自己一定要睡好,却偏偏睡不着,经常是睁着眼睛到天亮。
哈一专科心理卫生中心结合全院2022年门诊量统计发现,在近10万名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中,按年龄呈沙漏型分布,60岁以上占40%,成年人约占20%,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约占40%。
据介绍,我国约有39%的未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分为三个阶段,即婴儿、儿童和青少年。0-18个月婴儿,睡眠不足的原因多是不睡“整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白天已经睡了,所以晚上总醒是正常的,因此,很多家长虽然饱受其苦,也默默承受。2岁至6岁儿童,因生长特点,睡眠不足多由打鼾症、过敏症等疾病所致。6至17岁青少年,睡眠障碍在排除遗传和个体因素之外,多半来自于父母、学校、同龄人带给的压力,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哈一专科心理卫生中心的徐佳主任表示,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最多,因为睡眠时间、睡眠结构会随着年龄改变,视网膜细胞和褪黑素的释放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导致睡不好觉的老年人很多。中年人睡眠不好,多数体现在因工作导致的节律紊乱上。青少年学生睡眠不好,多因学业负担重,导致睡眠的绝对时间不够。
出现“沙漏型”
是因很多中年人未就诊
“不是我们睡得好,而是谁允许中年人有病呢?”对于沙漏型的统计数字,看起来年富力强的刘先生摇头叹息。46岁的刘先生来医院就诊,他已经失眠数月了。
“前几天和朋友喝酒,说起失眠来,一桌八个中年男人,只有两个不失眠。虽然我们不能代表其他人,但也表明中年人失眠的很多。”刘先生介绍,他的妻子一年前出现了失眠症状,到医院调理后,失眠的情况得到缓解。过一段时间后,刘先生也开始失眠。他不敢对妻子说,怕她担心再失眠复发。刘先生说,“失眠这事也不能跟单位领导说,毕竟失眠算不上请假的理由。我就一直吃妻子的药,现在有点耐受了,失眠更严重了。”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不是不失眠,而是由于家庭、工作等诸多因素“不敢”失眠。
徐佳主任表示,在庞大的失眠人群中,规范化认知行为治疗的知晓率还不足15%,反而采取自行滥用药物助眠的人群竟有60%,导致38%的失眠人产生药物依赖。
睡不着喝点酒
睡眠未改善喝出一身病
“吃药会产生依赖,那就喝点酒。”李周(化名)的生活就是“无酒不成眠”,因为只有喝酒才能睡得着。随着时间推移,酒的催眠作用越来越小。而在不断加量喝酒的过程中,李周的身体终于垮了。
记者在第一专科医院了解到,像李周一样依赖喝酒助眠的人并不在少数。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有6.9%的男性和0.2%的女性对酒精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没有因此影响其社会功能,因此不知道这是需要医治的疾病。
38岁的李周,是一名广告公关人员。妻子没工作,他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李周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压力巨大。以往从未出现的失眠悄然而至,让他备感痛苦。但只要晚上有应酬,喝点酒,他就可以睡得很好。于是,李周每天晚上喝两罐啤酒助眠。可是没过几个月,失眠再次出现。李周开始加量喝酒,每天晚上从喝两罐啤酒变四罐啤酒,再到喝六罐啤酒。现在还要再喝上二两白酒,才能勉强睡四个小时。
“醒酒后,一想到每月七八百元的酒钱,压力更大了。同时,身体也受不了了。”李周说,自从喝酒助眠之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次日乏力,没精神,不想上班,情绪也不好。在家人的劝说下,李周来到第一专科医院就诊,体检后发现,血压、血糖超标,心脏也出了毛病。医生告诉李周,这都是饮酒过度造成的。
失眠者比非失眠者
抑郁发病率高9.82倍
失眠到底有多可怕?也许在失眠中忍受的人并不在意,但实际上,失眠患者中抑郁发病率为普通人的9.82倍。
精神科医生表示,抑郁症和焦虑症门诊量近年来有所增多,这两种疾病都与睡眠不足有关系。有资料显示,失眠者发生焦虑的几率是非失眠者的17倍,失眠者发生抑郁的几率是非失眠者的9.82倍。也就是说,在焦虑和抑郁人群中,失眠也是他们的一个主诉。有数据统计表明,80%的中重度焦虑患者存在失眠的症状,在抑郁症患者中,大概有66%到70%的患者都有失眠的症状。
徐佳主任表示,长期睡眠不好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阿尔兹海默症加重或提早发生阿尔兹海默症的情况;工作人群会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或差错事故率增加;学生人群会出现记忆力、注意力差,学习成绩下降;影响青少年的身高发育和体重;患上抑郁症。
睡眠并非绝对时间
不规律拼凑的睡眠不可取
现在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他们往往睡眠不规律,每日以零星时间拼凑睡眠。虽然拼凑了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睡眠质量并不好。由于打破了生物钟的节律,出现失眠的概率大增。
“避免睡眠障碍,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睡眠是正常的。”徐佳主任认为,成年人睡眠时间应为6小时至8小时,60岁以上人群应保持在6小时左右,要有固定的睡眠时间,以保持生物钟的稳定。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所谓时间标准只是参考,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为准。有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有助于脑脊液循环,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靠白天补觉只是权宜之计,因此要注重夜间睡眠质量,而不是强调24小时内的绝对睡眠时间。
徐佳主任介绍,判断是否患有睡眠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首先,如果一周之内有3天以上感觉入睡特别困难,比平时入睡时间推迟30分钟以上;或是夜间有超过两次以上的觉醒,并且醒后再难以很快入睡;或是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主观不满意,那么,就可能患有睡眠障碍,需要到医院检查。其次,原本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一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眠,也应该立即到医院复查,排除旧疾复发的可能。
医生提示,在睡眠困难的时候不要紧张,紧张只会加剧失眠程度。可以先自行调节,如在情绪调节方面,尽量不去想生活的压力;睡眠时间不宜太早,22时30分左右即可;晚上不要剧烈运动,可以做舒缓的呼吸放松;睡前用温热水泡脚,饮用少量热牛奶,听一些放松舒缓的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