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3万余人次现场祭扫 同比增五成

预计今年清明节祭扫人群总量将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字数:1,070 2025年03月24日 都市圈

  本报讯(记者 李玥)上个周末,哈尔滨迎来清明第一个祭扫小高峰,双休日两天祭扫情况整体平稳,未出现重大交通和人员拥堵情况。各主要殡仪场馆和墓区里,鲜花祭扫成绝对主流,传心印文创印章、祈福卡、风车寄情等文明祭祀方式被众多市民接受。截至23日14时,市属7个殡仪场馆和公墓周末两天共迎来3万多人次的祭扫市民,车辆9300多台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数和车辆均增加五成左右。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预计,今年清明节祭扫人群总量将比2024年有明显增长。
  23日6时,市属各殡仪场馆和公墓的工作人员提前到岗。在天河园殡仪馆祭悼区,前来祭扫的市民明显增多,提前准备好的祭悼桌几乎全被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两行醒目的风车随风转起寄托思念,红色“思念树”景观小品上挂上了黄丝带。大多市民多手持鲜花、摆供燃香拜祭,传心印印章祭祀形式也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纷纷在寄思卡片上郑重盖上传递家风的品格印章,整洁无烟的环境使文明祭扫氛围愈发浓厚。
  8时30分左右,皇山公墓的祭扫人流车流多了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在公墓入口处,市民田女士和家人一起乘坐免费班车,赶到公墓祭奠故亲。细心的市民发现,公墓通往祭扫墓区的主路地面上新增了200米长的涂鸦文字,“记忆中的那碗蛋炒饭,香味依旧在鼻尖萦绕”“您用一生爱我,我用余生念您”……字字句句戳中思念的情绪。
  据皇山公墓主任霍宏旭介绍,这是今年新推出的地面涂鸦文字创意,希望借助饱含思念情感的文字,与前来祭扫的市民产生情感共鸣,慰藉和温暖大家。公墓今年特别将天外天广场设置为“文明祭祀互动体验区”,新增主题互动风车墙,祭扫市民可选择在风车上书写寄语,抒怀表达思念。公墓还新增设一个治愈系神器“人体感应花”,祭扫市民经过此处,橙色花朵即会自动开放,并伴随思念的歌声响起……另外,在皇山公墓天外天广场的海葬纪念碑前,水溶祭祀再次正式亮相,这一简约环保的祭祀新方式深受海葬逝者家属的欢迎。
  10时左右,哈平路殡仪馆仍有不少市民在广场上祭扫。记者看到,提前准备好的长排祭悼桌均相隔两米多,手捧鲜花、水果前来祭扫的市民占了多数。文明祭祀方式备受市民欢迎。传心印文创印章中,品格品德、十二生肖、新二十四孝等系列印章均有市民选择。一上午,传心印印章就加盖了近百个。
  截至3月23日14时,我市市属4家公墓已有76个家庭完成代祭预约。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提醒市民,如有各种原因无法到公墓现场祭扫,可以关注“哈尔滨殡葬”微信公众号,了解和选择预约代祭服务,代祭预约时间截止到3月30日14时结束。
  另外,预计3月29日、30日将迎来祭扫大批人群,建议市民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错时错峰祭扫。市民政局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