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目店名的门店下,暖黄灯光烘托出顾客满座的热闹氛围,透明玻璃窗后店员忙碌的身影清晰可辨……如今,不少外卖店铺用人工智能(AI)生成虚假门店图,烤肉拌饭、火锅冒菜等快餐品类成“重灾区”。这些店铺封面设计精巧,但点进商家页面便露馅:这些店铺多数无实际门店照,与封面严重不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AI视觉骗局在外卖平台蔓延。用AI工具,输入相关关键词,不到1分钟就能生成门店图;“外卖店铺头像生成”“菜品美化设计”业务在电商及社交平台已成产业,几十元即可实现私人定制。
一分钟生成假图片
AI门店图“攻陷”外卖平台
记者在多个外卖平台浏览时发现,不少店铺正悄然使用AI生成的门店图,其中烤肉拌饭、火锅冒菜、小碗菜、螺蛳粉等快餐品类成为“重灾区”。这些店铺的封面往往经过精心设计,部分平台还特意标注“堂食店”标签。
然而点进商家页面后,这些靠AI包装出的“网红店”便露出破绽:多数未上传实际门店照片,少数仅展示简陋档口的画面;标注的门店地址更是暗藏玄机,多藏身于民房、地下室等与封面图场景严重不符的场所。记者测试发现,使用“即梦”等AI作图工具,输入“餐饮店门店,店内店外有顾客,色调温馨”等关键词,选择好具体尺寸,不到1分钟就能生成门店图。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淘宝、小红书、闲鱼等电商及社交平台上,已悄然兴起一批专门提供“外卖店铺头像生成”“菜品美化设计”的商家。这些依托AI技术的服务,正成为部分外卖商家打造“虚拟门面”的“捷径”。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家此类店铺后了解到,“AI生成店面头像”服务收费普遍在30至40元区间,且门槛极低,商家只需提供店铺名称,无需上传实际门店照片,即可定制带有店名、虚拟场景的头像图片。
门店图看似高大上
点的外卖可能来自简陋小作坊
记者注意到,不少外卖商家使用的缩略小图为AI合成,在AI的画笔下,这些店铺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乍一看仿佛是生意火爆的实体店铺,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浓重的AI合成痕迹。部分门店从宣传海报到商家直播,再到菜品图片,处处都是AI的“手笔”,让人垂涎欲滴。还有商家更是在详情页用虚假的门店或厨房照片充数。
8月1日,在外卖平台上,湖南长沙市膳熹家·拌饭(开福店)的外卖缩略图是一张用AI生成的暖色调堂食场景:店内外坐满客人,还标注着“每日现做”的字样。点进店铺后,商家又提供了另一张坐满人的实景照片,并宣称是“10年堂食老店,食材每日新鲜现做”。
然而,当记者按照地址来到位于长沙市湘雅路街道的实体门店,却发现其与图片中人满为患的场景相差甚远:门头简陋、店内空间狭小,记者目测不到10平方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店内没有提供可堂食的桌椅,货架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两排微波炉。
另一家“回家湖南菜·现炒无预制”(蔡锷北路店)在外卖平台上也带有“堂食餐厅”标签,点进去查看,三张AI生成的宣传海报映入眼帘。店铺直播间则是一位AI主播,背景套用了其他门店热闹的堂食场景。菜品列表最上方特意配有一张猛火炒菜的图片,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店铺是新鲜现炒绝无预制”的错觉。
记者随后也找到了其线下店,发现厨房的确有几口大锅,两位师傅正忙活着。店内仅有的一张小桌子还被放置了各类打包盒与餐具。一位正在打包的店员坦言:“基本上都是点外卖,很少有顾客来堂食。”事后,记者注意到该店铺在平台的“后厨直播”仅对准打包台,根本看不到厨房的内部情况。
多家外卖平台答复
AI生成图片可用作店铺头像
一家主打“门店头像设计”的店铺客服介绍,其AI生成头像服务定价为40元,但明确告知“不能保证通过平台系统审核”。值得注意的是,该店铺页面显示历史成交单已突破6万单。客服进一步透露:“具体是否合规,建议您咨询店铺所在区域的外卖平台经理。据我们观察,非连锁店铺若通过个人渠道上传AI生成的门面图,存在审核不通过的风险,可能需要您另寻‘特殊’渠道解决。”
针对“是否允许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图像作为店铺头像”这一问题,记者询问了多个主流外卖平台的客服人员,不同平台的态度有所差异。个别平台明确回应,此类行为通常不被允许;多数平台则未否定这一做法,其客服表示:“AI生成的图片可用作店铺头像,但不可作为门店展示类图片使用,只要通过平台审核,即可正常使用。”
对消费者而言,堂食时能亲自踏足门店,环境好坏一目了然;可点外卖全凭屏幕上的图片做判断,那些精心修饰的干净画面成了商家争夺订单的利器。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视觉呈现背后却潜藏着不少法律风险。
涉嫌违反《广告法》
若误导消费者或构成消费欺诈
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律师告诉记者,商家利用AI生成图片虚构火爆门店场景,该场景与实际经营状况(如小作坊、无门店)严重不符,且这种行为误导了消费者选择,已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广告法》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结合第28条对虚假广告的界定,商家使用虚构的“堂食门店场景图”属于虚假广告,构成对商品或服务作不实表述的违法行为。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涉事商家停止发布广告,并处广告费用3—5倍、最高200万元的罚款。同时,根据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要求,利用AI生成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扰乱市场秩序。若未对AI生成的图片进行显式标识,可能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从而需承担法律责任。
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若消费者因“堂食店”标签和虚假门店图误判卫生条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若因此引发食源性疾病,还可叠加适用《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惩罚性赔偿;若虚假卫生条件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责任方可能触犯《刑法》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此外,张永辉律师表示,外卖平台对虚假信息未履行审核或处理义务的,需承担相应责任。《电子商务法》第38条明确要求平台对“堂食店”等资质标签履行实质审核义务,平台应责令商家立即更换真实门店图片、删除误导性标签,同时升级AI图像鉴别系统,对使用相似虚假门店图的商家账号实施重点监控。
据《扬子晚报》、《三湘都市报》报道
识别AI门店图注意这几点
面对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AI门店图,消费者可通过这几步规避风险。
首先,交叉验证信息,多平台搜索同一商家,若门店照片差异显著则大概率为虚假门店图。
其次,看图片细节,AI生成的图片往往存在破绽,譬如食物色泽、光影效果不自然,甚至出现文字错乱;真实门店照片通常有自然的生活痕迹,如墙角的污渍、随意摆放的物品,而AI图往往“过于干净整洁”。
第三,核查地址信息,若公示地址为“某小区×号楼×单元”“自建房”等非商用地址,或多个商家共用同一地址,则需高度警惕。
最后,善用举报渠道,发现违规商家可直接通过平台投诉入口举报,也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