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鸿凌 文/摄
进入夏季,“北上避暑”的潮流正在暑期亲子游中悄然兴起。今年夏天,哈尔滨凭借20℃+的清凉夏日、浓郁多元的文化风情、东北人的爽快热情以及景点和美食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像福建省福州市张女士这样的南方家庭,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深度旅居”模式。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选择租房“安营扎寨”,像本地人一样生活。美团数据显示,哈站、哈西站、中央大街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暴涨超200%。数据飙升的背后,正是家庭对舒适体验和沉浸式感受城市风情的深度追求。
每年都“出逃”避暑
今年选择了哈尔滨
七月的福州,30℃以上的高温让3岁的宝宝身上总是起痱子,所以每年暑假带孩子逃离酷暑寻找清凉地,已成为张女士一家的固定行程。“去年我们去的是惠州,今年选择了哈尔滨!”
当松花江畔的晚风送来20℃+的丝丝凉意,这份难得的清凉与惬意,正符合她们的需求。
“前两年就被哈尔滨冬天的冰雪童话种草了,但怕孩子太小不适应严寒。”张女士笑着说,“所以今年夏天就想着,一定要来体验一下‘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和独特的欧陆风情。”于是,七月中下旬,张女士便和姐姐母女一行三人飞抵冰城哈尔滨,在透笼商场附近租下一套月租房,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哈尔滨之夏”旅居生活,像本地人一样生活,深度感受城市的脉搏。
厨房成摆设
顿顿外食也“敞亮”
“来哈尔滨半个月了,我们一顿饭都没做过!”张女士的语气里满是满足和惊叹。对她们而言,深入体验冰城,从味蕾开始。铁锅炖升腾的热气、锅包肉的酸甜汁水、深夜烧烤摊弥漫的烟火香气……成了她们每日最真切的期待。
“东北菜真的太实在了!分量扎实、口味地道。”丰盛的美食让她们大快朵颐。
从道里菜市场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到东北特有的、淋满浓香麻酱的麻辣烫,连3岁的外甥女都能跟着尝个新鲜。“每天换着花样吃,都没吃够!”张女士笑着说。这份持续不断的“舌尖上的惊喜”,成为她们延长停留、深度融入的重要动力。
异国风情里
感受“家”的松弛
卸下紧凑的行程表,她们彻底拥抱了“本地节奏”。清晨,融入红专街早市喧闹而温暖的烟火气中;白天,中央大街百年面包石上留下孩子奔跑的足迹,在浓密树荫下惬意野餐,感受北国夏日的独特清新。
她们还特意去哈工大附近打卡了锅包肉和烧烤店,以及中央大街的俄式西餐。周一到周五,姐姐远程线上办公,身为小学老师正在放暑假的张女士就帮忙照看孩子。她带着外甥女在住所周边轻松漫步,感受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氛围和建筑之美。周末姐姐放假,一家人提前做好攻略,去波塞冬、防洪纪念塔、太阳岛等景点深度游玩。
平时,她们像本地人一样,晚上去“江沿”坐在台阶上,吹着微凉的江风,感受本地人的夜晚休闲。
上周末,在端街老俄侨等餐时,还幸运地偶遇了阳台音乐节的演出,三人索性直接坐下来,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这种不赶时间、沉浸式的“慢生活”,让孩子以自己的节奏观察世界,也是亲子旅居最核心的魅力所在。
走在街上
从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都说东北人热情豪爽,这次是真真切切、时时刻刻感受到了。”张女士由衷地分享。这份无处不在的暖意,构成了她们旅居体验中最动人的底色。
“带着孩子走在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人笑着搭话,‘这孩子真可爱’”。在附近广场溜达时,“孩子多大了”被问了十多遍。餐馆老板劝她们少点菜,出租车司机变身“活地图”热情指路,乃至街边陌生路人友善的微笑和问候,都让带着幼儿的一家人感到特别温暖,非常有安全感。
“走在街上觉得很放松、很快乐,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完全经融入了这里。”这份淳朴、真挚的热情,极大地提升了旅居的舒适度和归属感,成为哈尔滨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酒店搜索量飙升
“北上避暑”渐成风气
张女士一家的故事,正是今夏哈尔滨“亲子游旅居热”的生动缩影。美团旅行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一趋势:“北上避暑”渐成风气。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以来,哈尔滨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附近酒店搜索量上升,“哈站酒店”“哈西酒店”“中央大街”搜索量同比上涨均超过200%,“哈尔滨西站附近美食”搜索量上涨67%。北京、长春、沈阳、天津、呼伦贝尔、上海、大连、青岛、济南等“异地长线”游客暑期喜欢来哈尔滨。深度旅游趋势也带热哈市周边区县旅游热度,阿城、双城旅游热度上涨。
此外,哈尔滨热门景点地标成为用户搜索酒店的关键词。“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周边酒店”搜索量上涨165%,“哈尔滨博物馆周边酒店”搜索量上涨180%。
“住宿+”成为游客预订酒店的关键搜索项。“哈尔滨酒店自助早餐”搜索量上涨超500%,“哈尔滨可带宠物酒店”搜索量上涨超80%。
他乡即故乡
深度旅居让过客变“归人”
这种深度旅居模式,正让哈尔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夏日第二居所”。
哈工大毕业、现居北京的家乡人戚峰,今年不仅带儿子回老家避暑,还特意约了3个北京的同学家庭同行。他化身“家乡导游”,带朋友们深度体验:从母校哈工大的学术氛围,到太阳岛的绿意、伏尔加庄园的异域风情,再到中央大街的繁华和马迭尔冰棍的经典滋味。最让戚峰自豪的是家乡人的待客之道:“不管走到哪,都能遇到热情的人。饭店等位时,商家会主动提供瓜子、零食和水;打车时,司机师傅都像‘编外导游’一样热情介绍美食美景。”短短十天时间,朋友们便被彻底“圈粉”,放话道:“以后就算你不回哈尔滨,我们也要再来!”这份由深度体验和真挚人情带来的认同感,无比珍贵。
张女士一家距离归期还有半个月,她们的探索清单上还列着老道外巴洛克的百年味道、音乐公园的悠扬旋律……“凉爽、好吃、好玩、人情暖,孩子也适应得特别好,远超预期。”张女士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明年夏天,我们肯定要推荐更多朋友也来试试这种‘住在哈尔滨’的玩法!”张女士说,她还约了沈阳的朋友下周来哈尔滨一起玩。
在每个外地家庭来冰城“慢游”的故事里,这场“北上避暑”的旅程,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气候逃离。它变成了一场深度的生活体验,一次心灵的栖息,让匆匆“过客”在哈尔滨的清凉、美味与滚烫人情中,找到了“归人”般的安心与眷恋。冰城夏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外地游客找到了“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归属感。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