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冬季,在八区体育场滑冰的女运动员。
▲图中红框内的五层建筑为当年的万福广制粉厂。
长青公园内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石间
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上映的彩色故事片《冰上姐妹》,让哈尔滨八区体育场在全国出了名。其实,这只是八区的体育功能;八区东侧的八区公园屹立着“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是哈尔滨最早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念塔;八区的一工具、二工具曾经是全国重点企业,市工业品批发中心和市果品批发中心曾辐射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百年前,八区更是东北粮油加工基地和仓储中心。
一
约定俗成
市民眼中的八区
19世纪末,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满洲里、绥芬河和旅顺三个方向同时开建。当时,中东铁路工程局在施工中使用的大部分机械、设备和材料都通过松花江水运而来。为了方便装卸货物,中东铁路工程局以滨洲铁道线为中心,在其东西两侧的松花江边,分别设立了一处工程区,铁路线以西是第九工程段,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小九站”,即今天的九站公园位置;铁路线以东是第八工程段,也称为第八工程站,最初称为“八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八区”。
八区北起松花江南岸,南至南岗下坎(今霁虹街东段)区域;东起许公路(今景阳街),西至滨洲铁道线。因为这里离滨洲铁路桥很近,早年又有“桥头村”之称。八区属于中东铁路附属地,是老道外不受滨江关道管辖的一个特殊区域。
按照现在的街路名称,当年的八区范围大致是:道外区东升江畔、老年大学、儿少活动中心一线;宝宇天邑澜湾、天邑珑湾、天邑澜山、天邑环球港区域;原新马路、中马路、南马路的“三马”老城区;宝宇荣耀世纪、中财雅典城;现在的八区体育场范围,包括体育场、游泳馆、冰球馆、长青公园和调料批发市场。
二
抓住商机
粮油加工、仓储货运闻名东北
20世纪初,八区沿铁路线形成最初的中东铁路货场,后来借日俄战争和“一战”,加之哈尔滨铁路枢纽作用突显,激活了这一地区的仓储货运业;同时,借助东北地区丰富的小麦和大豆资源,八区迅速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加之,道里和道外商业的迅速发展,八区自然成为哈尔滨最便利的商品集散地。
1916年,粮油加工企业迅速在八区“落地生根”。于是,这里成为火磨、油坊、货栈、仓储聚集地。先后有东兴、天兴福、万福广、义昌泰、广信、索斯金、满洲制粉公司等著名的面粉加工企业在此办厂。有同发隆、元孚、恒顺和、裕大、久大、东济、成发祥、公来、聚盛泰、义昌信、裕源、恒隆德等十几家油坊入驻。
粮油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上下游仓储业的发展,吉黑榷运总仓、广信通、成发东、天成东、吉祥、西成兴等众多商号在此开门营业。此外,烧锅、木材场、煤炭场、建筑材料、杂货商号等中外商企一应俱全。
1920年,中东铁路公司在此设立商务代办处,华俄公司、兴业银行、东三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涉足此地,八区地区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哈尔滨另一处繁华商圈。为此,中国海关在此开办,专门代办中俄关税、通关等手续。
为了方便水路联运,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八区设置船运和铁路货物装卸场。到20世纪20年代,在八区起卸的货物,占据中东铁路普通货物的三成。
三
八区南侧
逐渐形成全市体育活动中心
20世纪30年代初,哈尔滨当局依据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着手将八区南部规划为全市体育活动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绿化地等多种设置组成。
哈尔滨解放后,八区南部一直保持其体育活动功能未变。1953年,全国首届冰上运动会在八区体育场召开,八区得以扬名全国。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电影《冰上姐妹》,其中很多场景都取自八区体育场,八区再次进入全国人民视野。
时间来到1972年,当时的八区体育场已年久失修,木质结构开始腐烂,哈市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维修和部分重建运动场的体育设施。三年后,崭新的哈尔滨人民体育场交付使用。新体育场面积达3.6万平方米,看台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体育场设置八赛道的400米长跑道,场内还设有100米长,68米宽的足球场地。在主楼看台下,设有办公室、来宾休息室、棋类活动室、武术练功房等功能房间。场地面向社会开放,许多运动员及业余体校在这里进行训练。
当年的八区体育场四季皆忙,夏季承办运动会,冬季在场地内浇冰场。很多市民冬天都来这里滑冰、打冰球,一些滑冰名将也曾在这里训练,并最终登上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当夜幕降临,专业队的冰球比赛会在灯光场地进行。哈尔滨的夜晚虽然天寒地冻,但观众的热情却从未因此降低,经常一票难求。
八区体育场不但承办全国、省、市的大型体育赛事,每年从春季开始,全市中小学校还在此举办运动会。很多哈尔滨人上学时,都曾经在八区体育场参加过运动会。可以说,八区体育场承载了众多老哈尔滨人关于体育的美好回忆。
经过80多年的发展,八区南部形成了由冰球馆、游泳馆、足球场、运动场、体育馆和公园组成的体育活动中心。
四
长青公园
市民的烈士纪念园
哈尔滨解放后,作为东北解放区最大的城市,担负着支援前线,推动解放全中国的重任。中共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为了纪念东北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决定在哈尔滨设立纪念塔,以纪念和鼓舞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奋勇前进。
1948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政府部门在八区公园修建了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该塔由建筑设计师巴吉赤设计,通高35米,花岗岩质地,阶梯式构造。从侧面看,呈奔向前方的状态;从正面看,又有笔直向上的动势。塔顶是光芒四射的红星,塔基有战士英勇杀敌、群众积极支前的浮雕。
1983年,八区公园更名为长青公园,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两侧,分别矗立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的雕塑,并且注明生平简介。长青公园南面入口两侧,分别是两幅大型浮雕,展现在白山黑水、密林中,抗联战士用14年的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五月的鲜花、人民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现在,长青公园成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抗日战争纪念日,每年的烈士纪念日,政府部门都在长青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从19世纪末的江边小村落,发展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从国家重点工具加工基地,到哈市商品批发中心;从体育运动中心,到省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区,承载着哈尔滨百年历史文化的重任,时时刻刻激励着这座城市的人们,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石间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原馆长助理,哈尔滨文史馆馆员,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著有《哈尔滨党史图鉴》《哈尔滨党史20讲》《哈尔滨抗战史录》等著作。
· 本版特约顾问 王铁 ·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3856152838@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