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师傅手持身份证和挂靠合同、车辆融资租赁合同等文件在现场拍照。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薛师傅今年二月再次前往湖北铭川物流时,发现已人去楼空。 日前,多位在武汉工作的货车司机向记者求助称,他们遭遇了“套路运”骗局,多家空壳物流运输公司以高薪招聘司机为名,诱导求职者通过“征信租车”方式,在金融公司办理高息贷款购买货车,司机在实际运营中根本无法获得承诺的收入,却背负了巨额债务。
所谓“套路运”骗局是指犯罪嫌疑人成立物流、货运、仓储、融资租赁等空壳公司,利用网络或线下招聘渠道,虚构货运、客运专线,以“高薪”“低价租车”为诱饵,诱骗求职司机购买高价车辆或办理高息贷款,从中非法牟利的诈骗行为。
承诺月入一万保底
高薪招司机实则要分期“租车”
2024年3月,薛师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湖北铭川物流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铭川物流)发布的“高薪招聘司机”信息,随即来到位于武汉江岸区十大家工业园的公司面试。两位自称潘建平和徐福建的经理向薛师傅承诺“公司有固定仓库派单,每月收入一万元保底”。他们告诉薛师傅应聘司机需要租车,同时提供了两种方案:每月支付8000元租车费用,或者使用“征信”低价租车。
经济并不宽裕的薛师傅选择了后者。随后,潘徐二人拿着他的身份证和驾驶证进行操作。薛师傅回忆:“潘建平把我的身份证贴在一个透明写字板一样的东西上面,声称在办理租车业务。”而徐福建则拿走了他的手机,以薛师傅“表述逻辑不清晰”为由,代他接听所谓“总公司”的电话。后来报警时才得知,那很可能是在办理贷款的电话审核放款环节。
在湖北铭川物流,薛师傅被要求签署了一份四页纸的挂靠合同,合同上的公司名称却是武汉市虹兔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虹兔物流)。薛师傅也曾提出质疑,潘徐二人解释称“虹兔物流和铭川物流是同一家公司”。
随后,徐福建带薛师傅来到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内,在一家悬挂着“武汉仁和汽车销售服务中心”门头的店铺前,让薛师傅手持身份证和挂靠合同、车辆融资租赁合同、业务提示函、融资租赁风险提示函、机动车发票等各种文件现场拍照。
收入不够还“租金”
解约交车发现背负17万贷款
一周后,薛师傅在武汉路达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拿到了一辆吉利远程F3E新能源厢货车。拿到车后,湖北铭川物流并未按照承诺向薛师傅提供稳定的货运单,而是让薛师傅注册了货拉拉、运满满等平台自行接单。跑了一个月,流水仅2600多元,远低于招聘时的承诺。因没有及时缴纳每月近3600元的“租金”,车辆还被远程GPS锁定无法继续使用。
为了继续“工作”,薛师傅向亲戚借了5000元缴纳了首期“租金”。他要求湖北铭川物流兑现“提供固定货源”的承诺,随后他被介绍到菜鸟网络武汉黄陂园区2期的日用百货配送仓库,每单运费仅110元。为了增加收入,薛师傅还自费开通了货拉拉会员,但第二个月,即使加上自己熬夜接的平台散单,月收入也仅3300元左右,仍不足以支付车辆“租金”。
连续三个月,薛师傅在拼尽全力去跑车的情况下,甚至连“租金”都无法维系。2024年9月,他向湖北铭川物流提出解除合作关系,交还了车辆。“他们给我发了一份自愿放弃车辆的合同,我签了以后公司派人来把车开走了,当时还特意让我别拍照。”薛师傅告诉记者:“之后的两个月确实没有人通知我交‘租’了,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2025年1月,薛师傅突然又被催收公司追讨“租金”,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就赶紧前往住所附近的武汉薛峰派出所报警。在听了薛师傅的遭遇后,民警告知他可能遭遇了“以租代购”骗局,并提醒他去查查自己的贷款记录,再去应聘公司所在地的派出所报警。经过查询,薛师傅这才发现自己以10.8%的年化利率从浙江智慧普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智慧普华)贷款13.9万元,用于购买货车,本息总计需还17万余元。
融资业务资质过期
涉事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薛师傅多次报警,派出所均以合同纠纷为由不予立案,薛师傅只能向12345、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2025年6月,武汉江岸区后湖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薛师傅:“据我们了解,浙江智慧普华的汽车融资业务资质在2023年11月已到期,和你签的融资合同是在2024年5月,浙江智慧普华是没有资质办理车辆融资业务的,他们在武汉的分公司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了,联系不到人。”
记者查询企查查平台,浙江智慧普华作为被告有91条司法诉讼,其中86条为商业合作纠纷。薛师傅告诉记者,今年8月初,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区分局告诉他,经过核实浙江智慧普华并不在注册地办公。8月22日,记者拨打该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薛师傅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再次前往铭川物流时发现已人去楼空,在现场遇到了纪先生等几位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货运司机。薛师傅说:“招聘的物流公司都是空壳,后续大多是挂靠在武汉虹兔物流等运输公司,贷款的金融公司也都不一样,以浙江智慧普华居多。”
公安部门已立案
仅武汉就有近百名司机受骗
薛师傅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武汉当地上百人的名单,详细记录了每个货车司机的电话、招聘公司、挂靠公司、融资公司等信息。“这些是我们能联系到的受害司机,有东西湖区、汉阳区、江岸区、黄陂区,还有几百人我们暂时联系不上。”
8月21日,记者又联系到武汉的王师傅、刘师傅等多位货车司机,他们的遭遇和薛师傅极为相似。“我们在一起把事情复盘了一下,虽然招聘公司、挂靠公司和贷款公司不一样,但都是潘建平、徐福建那一批人在做这个骗局。”刚从武汉市后湖街派出所报案出来的刘师傅告诉记者,“(派出所)没有单独立案,而是把我和薛师傅、王师傅的报案合在一起了。后来我们多方了解,在武汉被骗买车的至少有400多人,很多司机已经被(浙江智慧普华)起诉了。”
据了解,随着报警的货车司机越来越多,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已就薛师傅等人被诈骗一案决定立案侦查。8月25日,记者尝试联系办案民警了解进展,但电话无人接听。
群众需提高反诈意识
勿轻信“高薪保底”“轻松入职”
近年来,“套路运”在多地出现,诈骗手段多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层层陷阱?求职者该如何加强防范?日前,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主要以货车司机为目标的“套路运”案,受害者受骗金额达230余万元。
“交了钱、办了贷款、提到了车,骗局仍在继续。”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曹洪智向记者分析案情时介绍,当货车司机提车后,诈骗人员会安排他们与实际存在物流货运的公司签订联合运输协议,约定每月26—28天的货运时间,但实际不派单或派出货运时间超长、超载的长途单,让司机不能达到约定货运时间、无法盈利而不再接单。司机要求退车后,售后人员则以各种理由拒不退还费用,收取司机保险费、车辆使用费等费用后将车向其他求职者转让。
“‘套路运’诈骗手段环环相扣,作案方式也不断翻新。”曹洪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货车司机购车后,贷款在自己名下,车却在“公司”名下。“事实上,受害者见到的物流、供应链、网约车服务等实体门店都是空壳公司,既无实际业务又无真实用人需求。”
针对“套路运”诈骗警方提示,群众一定要提高反诈意识,注意核实公司资质,拒绝提前付费,切勿轻信“高薪保底”“轻松入职”等不切实际的承诺。一旦察觉可能被骗,应立即报警,并注意保留相关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
综合大象新闻、《工人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