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九月仍盛放 水鸟翩跹栖叶间

秋日湿地“荷鸟图” 美翻哈尔滨

字数:1,313 2025年09月08日 都市圈

  大白鹭  
  燕子  
  白骨顶鸡
  翠鸟  
  池鹭  
  黑水鸡  
  凤头䴙䴘
  □本报记者 王铁军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如画诗意,在九月的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悄然展现。候鸟陆续南迁,本应凋谢的荷花却依然挺立水中,与多种珍稀水鸟相映成趣,形成“荷间有鸟,鸟栖荷中”的动人景致。这一幅和谐生态图画,正是松花江湿地作为“城市绿肺”蓬勃生机的见证。
  湿地荷花
  为何九月还在开
  入秋后,哈尔滨天气转凉,但在松花江沿线多处湿地,荷花仍连绵绽放。闫家岗农场、哈尔滨大剧院周边、松北区绿水路等地的湿地中,粉的、白的荷花点缀水面,荷叶如铺开的翠毯,将这里变成诗意“秋荷园”。以往七八月才可见的盛景,今年延续至九月,让市民游客惊喜不已。
  花期延长的背后,离不开耐寒荷花品种与湿地生态的共同作用。东北林业大学专家介绍,通常北方荷花花期仅一个月左右,但部分耐寒品种在温度适宜时表现出较强适应力,即便入秋后温差加大、水温降低,仍可维持生长。同时,松花江水质的持续改善,也为荷花提供了更优的生长条件。
  鸟栖荷间
  湿地成“水鸟乐园”
  秋日的荷花不仅是风景,也是水鸟栖息觅食的天然庇护所。随着候鸟南迁,越来越多水鸟在荷丛间出没,十余种珍稀鸟类在此停歇,形成各具特色的“水鸟聚落”。
  在长岭湖湿地,“水鸟皇后”大白鹭和“湿地舞者”黑翅长脚鹬是常客。大白鹭体型高大、羽色洁白,静立时如雕似塑,飞行时姿态优雅;黑翅长脚鹬则因一双红腿格外醒目,踱步觅食时轻盈如舞,它们的到来,是湿地生态优良的印证。
  闫家岗农场荷花池则常见黄苇鳽的身影。它脖颈修长、机敏警惕,常静静站立于荷叶之间,与空中穿梭的燕子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让整片荷塘生机盎然。
  哈尔滨大剧院湿地是鸟类摄影爱好者青睐之地。这里荷塘开阔、栈道曲折,游人可近距离观赏鸟类。白骨顶鸡与黑水鸡是这里的“明星”,它们时常成对出现,带领幼鸟游水、觅食,画面温馨。此外,池鹭、绿头鸭、凤头等也频繁现身,让荷塘更添生趣。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绿水路附近湿地,今秋还迎来了“小翠”——普通翠鸟。它羽色鲜艳、灵动可爱,伫立荷杆时仿佛点睛之笔,成为摄影师镜头追逐的焦点。
  生态向好
  水鸟偏爱荷花湿地
  松花江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并非偶然。据东北林业大学鸟类专家许青教授介绍,哈尔滨地区现有野生鸟类230多种,松花江湿地通过持续生态修复,已成为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
  水质改善、水草丰茂、鱼虾资源丰富,为鸟类提供了充足食物。而荷花密集的区域,更是水鸟天然的隐蔽场所——连片荷叶可帮助它们躲避天敌,也适宜筑巢繁衍。
  与此同时,市民游客护鸟意识普遍提高,观赏时保持距离、拍摄时不打扰,种种善意也让鸟类更愿意在此停留。人与鸟的默契,正是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证明。
  荷鸟相映
  湿地的秋日馈赠
  如今,“荷鸟相映”已成为哈尔滨一张动人的生态名片。不仅在闫家岗农场、大剧院湿地,在群力外滩、长岭湖等多地,也常见水鸟嬉戏荷间的场景——它们或游弋、或觅食、或鸣叫,与风声、水声、荷叶摇动之声交织成自然韵律。
  于市民,这是家门口的可触可感的生态礼物;于游客,这是融入自然、感受野趣的难忘体验。穿行湿地,赏荷观鸟,不仅能感受冰城秋初的清爽浪漫,也更读懂这座北国城市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本组图片由“哈报手机记者” 史敏捷 杜丽娟 摄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