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田地战斗遗址。 □马宇兵 申智文
本报记者 张大星
“此中必有名将指挥!”1934年11月,侵华日军重兵组成的包围圈被抗联战士撕开了口子,侵华日军指挥官望月深感震惊与困惑,并脱口给出了这句话。这场突围战就是“肖田地战斗”,发生在现在的方正县会发镇连宾村,率部突围的正是东北抗联名将赵尚志将军。
肖田地战斗遗址地曾是清末为充实办学经费而设的“学田地”,因当地村民有口音,“学田地”被叫成了“肖田地”。“我们依据‘三普’档案及《方正人民革命斗争史》等珍贵史料,对肖田地战斗遗址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踏勘与测绘,发现这场战斗的实际范围远比此前认定的更为广阔。”方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队员苏宏欣告诉记者,由于遗址西侧紧邻一条乡村公路,普查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遗址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最新测量显示,遗址周长为556.51米,面积达20019.98平方米,并绘制了精确的矢量图。这份翔实的数据,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空间坐标。
“1934年11月下旬,赵尚志将军率领哈东支队的200余名战士,在肖田地分散休整。不料,行踪被日伪军发现,敌人迅速合围,企图将这支抗联精锐一举歼灭。”方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相关负责人张晓丹讲述,面对突如其来的包围,赵尚志将军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响彻田野。抗联将士凭借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严明的纪律,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鏖战至夜幕降临,赵尚志抓住战机,果断率领部队成功撕开敌人包围圈,实现了安全转移。此役毙伤日伪军100余名,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肖田地战斗不仅是抗联以少胜多、成功突围的经典战例,更是抗联在方正地区艰苦卓绝斗争的重要历史见证。”张晓丹表示,肖田地战斗遗址为深入研究方正地区乃至整个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斗争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空间依据和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如同一座丰碑,铭刻着抗联将士的智勇、坚韧与牺牲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替代的珍贵场所。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