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终结时 如何保卫自己财产?

律师建议:避免离婚时“撕破脸”,父母赠与的财物要有“书面赠与协议”

字数:1,756 2025年09月12日 都市圈

  □本报记者 张智威
  “谈钱伤感情?但是不谈钱,可能伤的是后半生。”黑龙江省吉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宇男处理一起离婚案件时感慨万分。婚姻关系走向终结时,夫妻间的财产分割常成为矛盾爆发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因策略成功守护住自己的财富,有人却因缺乏法律知识损失惨重。近日,记者在多起离婚案件中发现,很多市民对于如何保卫自身应有的财产感到困惑。
  父母给的“私房钱”
  离婚时可能变成“共同财产”
  今年37岁的李女士结婚多年,母亲离世后,父亲出于对女儿生活关心,三年间,通过微信陆续给她转账60余万元钱。这些转账有的用于李女士的个人开销,有的被她存了起来。天有不测风云,李女士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这份亲情的支持戛然而止。与此同时,李女士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她与丈夫的感情逐渐破裂,最终走到了离婚的边缘。李女士夫妻双方在商讨离婚财产分割时,这60余万元的转账成了争议焦点。李女士认为,这是父亲对自己个人的赠与,理应归自己所有。李女士的丈夫却坚称,这些钱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应属夫妻共同财产,双方都有权分割。李女士害怕钱财遭受损失,迟迟不敢与丈夫对簿公堂,于是找律师王宇男进行询问。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并非绝对这么认定。”以此案为例,李女士父亲三年内给李女士转的60余万元钱并没有明确约定是“赠与”还是“借贷”关系,故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如果在支付钱款时,聊天记录中明确是赠与李女士个人的,则视为是李女士的个人财产。此案中,李父转账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协议或明确表示这笔钱仅赠与李女士个人,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笔资金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第二,如该款是借款给子女的,则视为子女夫妻双方的婚姻共同债务。
  父母给自己孩子单独“私房钱”,又想未雨绸缪该怎么办?王宇男说,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若父母希望给予子女的财产仅归其个人所有,如大额转账,应当订立书面的赠与协议,清晰明确地表明赠与意图。或在转账时,应通过明确的备注等方式。比如“女儿,这钱是给你自己买车的、这钱就是给你自己的……等言语”,电子证据进一步强化赠与个人的意思表示。但最稳妥的方式,还是以借款的方式,暂时接济孩子的生活,以保证受赠人父母的钱财不因子女的婚姻变故受到损失。
  母亲全款购房相赠
  女儿离婚时面临“共同分割”
  哈市的王女士今年34岁,结婚多年。前不久,王女士的母亲全款出资在三亚为王女士购买了一套房产,并将房屋产权登记在王女士名下,作为一家人度假所用。“反正将来我的所有财产都是我女儿的,省得麻烦。”这本是王女士母亲的好意。然而,事事难料。王女士与丈夫的婚姻发生了问题,双方准备离婚。此时,关于这套房产的归属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王女士表示,这是母亲给自己的房子,与丈夫无关;而王女士的丈夫认为,既然是在婚后购买且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理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如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父母的赠与意图,法院判决时,可能会变成夫妻共同财产。”黑龙江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关键说,对于此类情况,父母在出资购房时,除了将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外,同样应当出具书面赠与协议,并经过公证,明确房产仅赠与自己的子女,与子女的配偶无关,就可完全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他说,区分个人财产与夫妻财产“避免混同”是关键。不少人在结婚后,便将自己的工资、奖金等收入直接打入夫妻共同账户,用于家庭的日常开销、房贷车贷偿还等。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家庭财务管理,却在无形中放弃了对个人财产的有效保护。一旦婚姻出现问题,在离婚财产分割时,很难区分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从而可能导致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想保护好婚前财产
  “恋爱脑”要变为“法律脑”
  王宇男律师对如何保护个人财产进行了总结:“婚前已存在的财产,例如婚前个人积蓄或获得的赠与等,在离婚时不会被进行分割。赠与的财产,只要赠与人明确表示财产只赠与夫妻其中一方,离婚时也不会被分割。建议将婚前个人财产存入单独账户,避免与婚后收入混同。”
  王宇男说,这些做法并不是对爱情不信任,看似“冷漠”却是现代人必备的婚姻风险管理。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对财产的掌控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其离婚时“撕破脸”,不如提前做好规划,把“恋爱脑”要变为“法律脑”。法律从来不是婚姻的敌人,当爱情披上法律铠甲,婚姻才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