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需两次去医院治疗,意外骨折卧床让她出门成难题

23名的哥的姐接力送肾衰女子透析

字数:1,437 2025年09月17日 都市圈

  驾驶员帮助杨铭下车。
  □实习生 李玉鑫 本报记者 黄晏君 文/摄
  “太感谢了,谢谢你们的细心帮助和爱心付出,连续接送我去透析,给大家添太多麻烦了……”9月16日7时许,在哈西红星城小区门前,不幸罹患肾衰的市民杨铭,对前来接她去医院透析的智鑫公司雷锋车队队长韩飞和齐振生、唐丽华等驾驶员连声道谢。
  意外骨折之后
  每周两次的透析让她为难
  一年前,杨铭因患肾衰开始每周两次透析。原本自己可以去医院的她,今年8月17日意外摔倒,致使左腿胫骨骨折。骨折手术后需要卧床静养3个月,家中年过七旬的母亲患有糖尿病行动不便,杨铭的表妹曹女士因在北京工作也帮不上忙,使得她每周两次的透析面临诸多困难。
  焦急中,表妹曹女士忽然想起曾经在新晚报爱心送考活动中接送考生的爱心车队。经过查找,她找到了新晚报爱心送考的相关报道,也找到了智鑫公司爱心车队的电话。8月24日,曹女士拨通智鑫雷锋车队队长韩飞的电话求助,表示正常支付车费,只要按时接送表姐即可。韩飞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车队的队友商量,大家一致同意,义务承担每周两次接送杨铭去医院透析的任务。
  驾驶员们排上班
  23名的哥的姐爱心接力
  8月26日7时,按照事先约定,韩飞和队友郑大伟、刘国喜3人分别驾车准时来到杨铭所住的哈西红星城小区。3人将无法行动的杨铭背上电梯,到一楼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她背上出租车,让她躺在后排座位上。到达医院后,3名驾驶员又把她背上楼送至治疗区的病床上。11时许,几名驾驶员又准时回到医院,将杨铭接送回家。
  的姐唐丽华说:“我是女驾驶员,还有护理经验,大家谁有事接不了在群里说一下我就顶上,毕竟女同志更方便一些。”细心的的哥刘国喜还为杨铭买来一副拐杖。目前,韩飞已将车队内23名驾驶员排上了班,每天两名驾驶员负责接送杨铭,确保万无一失。为保证每天7点准时到医院透析,驾驶员凌晨5点多就从家中出发,6时30分前赶到红星城小区。
  杨铭的母亲、71岁的曾阿姨告诉记者:“看到女儿病情一天比一天好,我非常高兴和激动,也非常感谢这些好心的孩子们。”
  怕第二天堵车误事
  前一天晚上守在她家楼下
  曾在2025年新晚报爱心送考中,超长距离接送考生的驾驶员刘士彬家住道外区巨源镇,9月11日是他和另一位驾驶员负责接送杨铭的日子。由于巨源镇到哈西红星城大约60公里,怕耽误时间,他10日晚上就开车来到红星城小区杨铭家楼下,次日早晨接上杨铭去的医院。“我是担心第二天早晨跑60多公里,途中堵车耽误事。”刘士彬说。
  韩飞家住南京路,他接送时也是清晨要跑近30公里赶到哈西红星城小区,再和队友上楼将杨铭接下来送去医院;透析结束后,驾驶员们又会准时守候在医院门口,接上杨铭并安全送回家中。最初几次接送,因为杨铭骨折手术后还无法起身,韩飞特意安排了3辆车随行,每次都是几名队友合力慢慢将她搀扶到轮椅上,再小心翼翼地抬进车后排座上。
  家乡人质朴善良
  远在北京的家人倍感温暖
  “第一次送我透析时,医院入口有一段挺高的台阶,轮椅无法推行,一名驾驶员二话不说,背起我就迈上了台阶……事后他们还协调医院,每次都为我铺设临时坡道,大家合力把坐在轮椅上的我沿临时坡道推进医院。”杨铭还表示:“等我骨折好了,也要去做公益,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力。”
  远在北京的曹女士给记者发来一段文字表达谢意:“施人玫瑰,手留余香。智鑫公司雷锋车队的23名出租车驾驶员义务接送我表姐透析,让我全家和我单位的同事都非常感动,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哈尔滨人我也非常自豪。家乡的秋天虽然已让人感到一丝凉意,但冰城人的质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却让我们在北京倍感温暖……”

扫码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