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云聪 记者 王东)“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清晨的阳光刚洒进双城区兆麟初级中学校的校园,悠扬的《露营之歌》便伴着晨读声响起。这所诞生于1905年的百年学府,自以民族英雄李兆麟冠名起,便将东北抗联精神熔铸为校魂。近日,记者走进校园,沉浸式感受红色教育课。
“同学们看这里,这是兆麟将军少年时期的照片,那时他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在教学楼一楼的“英雄精神文化墙”前,历史教师张敏正为初一学生讲解。墙面以时间为主线,“少年立志”“铁血抗战”“碧血丹心”等模块图文并茂,还原了李兆麟将军的英雄事迹。
“老师,密营里真的连棉衣都没有吗?”学生赵宇轩指着“铁血抗战”板块的场景图追问,眼神里满是敬佩。张敏蹲下身,轻轻抚摸墙面:“是啊,当时条件特别艰苦,但‘协力同心,共赴国难’这样的歌词鼓舞了无数抗联战士。就像我们校歌里唱的,这就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力量。”
学生王雨桐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看着墙上的故事,才明白‘碧血丹心’,是真的有人用生命在践行。”
“翻开《古堡丰碑》第23页,今天我们双城的战斗故事。”在初二(3)班的课堂上,语文教师李丽手持校本教材,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这本由学校自编的教材,以双城历史为基础,收录了诸多蕴含革命温度的故事。
“老师,书中说‘战士们冒着炮火送情报’,他们不怕吗?”学生陈思琪举手提问。李丽笑着反问:“如果是你,看到国家有难,会怎么做?”“我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学生们齐声回答。李丽点点头:“这就是教材里藏着的‘密码’——让大家从故事里读懂‘团结、奉献’的校训。”
课后,学生们围在教室的“红色角”,翻看公众号推送的将军故事短视频。“每天晨读的‘红色微课堂’、短视频,让将军的故事像朋友一样亲切。”学生张浩然说。
“欢迎大家来到纪念馆,接下来由我们为你讲解……”周末的纪念馆内,兆麟初中的“红色宣讲团”格外亮眼。初二学生刘思彤带着自制的讲解手卡,为来参观的市民讲述抗联故事,刘思彤的妈妈举着手机记录,不时帮她补充细节。
“这是‘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建活动,孩子先在学校学红色故事,再带着我们家长一起参与宣讲。”刘思彤的妈妈笑着说,“现在全家都成了‘红色故事迷’,周末经常一起读《古堡丰碑》。”